要確保農村的所有六十歲老年人每個月能夠領取到不少八十元的養老保險金,通過實施這種關愛行動,能夠令兩百萬的空巢老人能夠達到老有所養的目的。
不過在領養老金之前,一定要進行參保,如今大部分滿了六十歲的老年人都會選擇繳費,很多社區都會出現排隊辦理參保的情況。所以,只有參加了城市居民養老保險之後,只要年滿了六十歲之後,就可以直接領取養老金。
一般來説,最低每個月能夠領到八十元,最高的能夠達到一百九十元每個月。因為城鄉居民養老金被分成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每個月能夠領到八十元,而個人賬戶的養老金需要根據選擇的繳費標準來確定。
總的來説,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實行可以給農村和城鎮養老帶來很多的好處,大家千萬不能夠小看每個老人八十元錢的補助,這樣能夠給老年人帶來一定的保障,從而一定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質。
所以,只要農村人辦了養老保險,就能夠給老年生活帶來很多的好處,也能夠保證過上幸福的晚年。
今年養老金還漲不漲?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何時實現?家門口求醫看病能讓人放心嗎?緩解“入園難”有無實招應對?對於棚戶區改造今年有啥新計劃?
如果細讀各省已對外公佈的政府工作報告全文,會發現諸項受人關注的民生政策已經出爐,對於上述問題也有了確切的答案。
記者觀察所見,今年各地民生改革呈現四大熱點。在社保體系建設方面,城鄉“同標準”“同步走”成為明顯趨勢。去年出臺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今年將在多地落地生根。教育改革也將加快步伐,公平分配優質教育資源成共識。抑制炒房熱、強調居住屬性,成為北上等地今年樓市調控的重點。
資料圖
社保體系建設城鄉“同步走”
截至2016年,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已經迎來“12連調”。作為老百姓的“保命錢”,養老金是否在今年繼續“看漲”,備受廣大退休人員關心。
記者注意到,上海、天津、內蒙古、寧夏、黑龍江、遼寧、河北、河南、山西、湖北、浙江、貴州、雲南、青海和江蘇等15省區市已在年初表示,將繼續提高基本養老金標準,並確保按時足額發放。
對於具體的調整對象,不同省份之間存在一定差異。多數省份將城鄉居民統一納入養老金的調整範圍,天津、寧夏、黑龍江、河南等地則明確,企退人員養老金標準也將在今年做出調整。
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今年會在內蒙古、河南、湖南、浙江、陜西等地繼續推進。重慶市還提出,將按照國家部署,推進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漸進式延遲退休、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等改革。雲南省也表示,將開展養老保險結余基金投資運營,積極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商業養老保險。
2015年12月9日下午,《關於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九次會議上獲審議通過,這標誌著多年來醫療保險城鄉分割的體制機制障礙成為歷史。2016年初,《意見》全文由國務院公開發佈。
《意見》要求,推進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製度整合,逐步在全國範圍內建立起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今年,北京、內蒙古、廣西、黑龍江、河南、山西、湖南、安徽、浙江、貴州、雲南、四川、陜西、廣東等地將推動這一制度進入實施階段,實現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並軌。
人社部于2016年10月發文指出,確保2017年開始基本實現跨省異地安置退休人員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到年底基本實現符合轉診規定的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記者發現,這項政策今年將在河南、貴州、青海等地落地,老百姓就醫看病將更加便利。
在提升對困難群眾的救助水準方面,天津、內蒙古等地將在今年統一城鄉低保標準,遼寧計劃將城鄉低保標準平均提高6%左右,重慶也將適時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北京、遼寧、河南、貴州等地還表示,今年將完善殘疾人權益保障、困境兒童分類保障制度。
“健康中國2030”在各省落地
2016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以下簡稱“健康中國2030”)。會議強調,《健康中國2030》是今後15年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行動綱領。
在今年各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北京、內蒙古、黑龍江、遼寧、河北、山西、安徽、貴州、四川、陜西、青海、江蘇等地均設置專門段落,明確在年內推動《健康中國2030》在當地落地生根。
公立醫院改革向來是醫改的重點、難點。《健康中國2030》中要求,推進政事分開、管辦分開,理順公立醫療衛生機構與政府的關係,建立現代公立醫院管理制度。2015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提出,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到2017年全面推開。
今年,上海、天津、重慶、內蒙古、寧夏、廣西、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雲南、四川等地將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逐步破除公立醫院逐利機制,優化醫療資源佈局,構建合理的就醫秩序。
作為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重要舉措,分級診療制度建設被視為醫改進入新階段的重要標誌。2016年12月2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2017年要在85%以上的地市開展多種形式的分級診療試點。
對此多省已出臺具體舉措。比如,北京市提出,推進分級診療,加快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引導部分二級醫院向康復護理醫院轉型。上海市將全面實施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基本建立分級診療政策體系,完善家庭醫生制度,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行動。
又如,浙江省表示,確保每家三甲綜合醫院與2家以上縣級醫院建立緊密合作關係,每個縣市每天有三甲醫院派駐的不少於10名副高以上職稱醫師在縣級醫院工作。內蒙古提出,新改建社區衛生服務站30所、農村衛生室262所,實現鄉鎮遠端會診服務全覆蓋,實現村級標準化衛生室全覆蓋。
在提高全民身體素質方面,《健康中國2030》明確,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推動全民健身生活化。
在這方面,廣東省提出,廣泛開展群眾體育運動,深化青少年體育改革和足球改革,加快發展體育産業,提高競技體育水準。寧夏表示實施全民健身計劃,深入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籌備全區第十五屆運動會,辦好銀川和吳忠國際馬拉松等體育賽事。
教育改革加快促公平發展
1月10日,《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教育發展規劃”)由國務院對外發佈,提出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推動我國邁入人力資源強國和人才強國行列。
教育發展成果將更公平地惠及全民。根據《教育發展規劃》提出的目標,到2020年,義務教育實現基本均衡的縣(市、區)比例達到95%,城鄉、區域、學校之間差距進一步縮小,建成覆蓋城鄉、更加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
在今年,各地將積極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
比如,北京市提出加快城鄉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實施鄉村教師支援計劃和特崗計劃,深化學區制改革,支援集團化發展和九年一貫制辦學,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上海市啟動城鄉義務教育學校攜手共進計劃,學區化、集團化辦學覆蓋50%以上的義務教育學校,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
又如,內蒙古表示將繼續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解決農村牧區中小學“大通鋪”和教師週轉宿舍問題,落實鄉村教師支援計劃,努力完成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目標。吉林省表示,將城市義務教育大學區實現全覆蓋,爭取全部完成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縣(市、區)驗收。
《教育發展規劃》要求,繼續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基本解決“入園難”問題。記者注意到,加快公辦幼兒園建設,鼓勵普惠性幼兒園發展被寫入一些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之中。
山西省提出,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推進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認定和扶持工作。在城鎮新建住宅小區配套建設中小學幼兒園。吉林省提出,獎補150所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福建省也將探索建立政府購買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教育服務機制,構建以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為主體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多數省份還提出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重慶市表示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強化中職與高職、應用技術本科銜接,深化産教融合、校企合作。新疆提出強化職業教育,實現初高中未就業畢業生職業技術培訓全覆蓋。浙江省表示積極推進應用型本科院校和高等職業教育院校上水準。
北上等地多舉措促樓市健康發展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2016年12月中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給今年的房地産市場發展做出了清晰的定位。
從今年各省政府工作報告可見,把握住房的居住屬性,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成為多地“住房民生”的工作重點。
北京市提出以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為主要方向,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金融、財稅、土地、市場監管等多措並舉,探索建立符合國情市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對此,北京將加大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應比例,保障房建設籌集5萬套、竣工6萬套。棚戶區改造3.6萬戶。完成1.5萬套自住型商品住房供地。培育和規範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加快發展裝配式建築。
今年,上海市將加強房地産市場調控,嚴格執行調控政策,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具體而言,上海將完善“四位一體”住房保障體系。新增供應5萬套各類保障性住房。完成48萬平方米中心城區二級舊裏以下房屋改造、4.4萬平方米郊區城鎮舊區改造,實施300萬平方米舊住房綜合改造。
福建省提出創新住房供給。完善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鼓勵發展機構化、專業化住房租賃企業,創新多樣化住房供給。完善建設用地指標分配辦法,落實“人地掛鉤”政策,提高“精準供地”水準,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合理增加土地供應,提高住宅用地比例。
2017年,多地還將加大棚戶區、老舊小區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
天津計劃建成保障性住房3萬套,改造棚戶區40萬平方米,翻建修繕農村危房5000戶。遼寧計劃新開工棚改住房10萬套。湖南預計將改造城市棚戶區39.3萬套及國有工礦棚戶區4000套。安徽將新增保障性安居工程33.2萬套,基本建成19.8萬套,完成10萬戶農村危房改造。
不管各地對基本養老金投資的態度如何“冷熱不均”,目前該工作已成為人社部“逢會必提”的內容之一,並在穩步推進。
1月23日,國家人社部政策研究司副司長、新聞發言人盧愛紅在2016年四季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已經正式啟動,下一步,將加強社保基金監督管理,加強社會監督隊伍建設,完善社會監督與行政監督銜接工作機制。同時,穩慎推進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多措並舉增強基金支撐能力。
“近幾年,我國養老金改革加速,基本養老金市場化運營已成定局,而隨著第二支柱的落地和第三支柱的推進,養老金市場規模有望快速邁上新的量級。”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特邀成員孫博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此前,多家媒體表示,未來一兩年內,基本養老金可投資運營規模可達2萬億元以上,能夠進入資本市場的規模將超6000億元,但從實際來看,上述預測稍顯樂觀,短期內能夠進行市場化投資的規模小于預期。
入市“提速”
2015年以來,養老金制度改革相關政策密集發佈,《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辦法》、《養老保障管理業務管理辦法》等政策陸續推出,顯示了目前養老金體系改革進入實質性的“破冰”期,現如今,已有提速跡象。
春節前夕,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樓繼偉表示,若干省份正在委託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對階段性的結余養老保險金進行運作。針對這一表述,眾多專家將其解讀為:養老金入市已“箭在弦上”,或許在春節後,已準備到位的養老金就將正式入市。
那麼,哪些才算“已準備到位的養老金”?
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與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簽訂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託投資合同》來看,合計金額為400億元,但按照養老金入市上限為30%的比例來看,廣西此次進入股市的資金最多只有120億元。由此可見,不出意外的話,已準備到位的養老金僅有百億元左右。
不過,有消息稱,北京市在2016年12月也已與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簽訂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託投資合同》,並在去年12月底將首筆500億元資金通過市財政專戶劃入《委託投資合同》中約定的銀行賬戶,後續將根據《委託投資合同》的要求,由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對所投資金進行投資運營。
單單從兩個地區的情況來看,歸集上來的基本養老金規模接近千億元,同時從樓繼偉的表述來看,歸集資金應不止於此。同時,也有券商研究員表示:“社保基金在春節前夕新開了6個A股賬戶,説明基本養老基金證券投資管理賬戶或已開立,但是養老基金正式配置股票、債券尚需時日。”
對此,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社保基金新開投資賬戶有多種原因,比如增量資金到賬、投資組合調整、市場底部建倉等。因此,並不能確定是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開戶。
規模或達十萬億
不管入市資金規模如何,提速跡象已是非常明顯,只不過,短期內能夠進行市場化投資的規模小于預期。
“毫無疑問,基本養老金市場化運營將為資産管理行業帶來巨量長期資金,但短期內能夠進行市場化投資的規模小于預期。究其原因,一方面源於地方對於自身經濟發展的考量,另一方面與基本養老金安全性至上,追求穩健收益有關。”孫博表示,基本養老金入市不能等同於對資本市場的救贖,但確實有利於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出臺前,基本養老金只能用於銀行存款和買國債,基金貶值風險較大,因此,部分基金結余較多的地方委託投資熱情較高。但2015年國務院印發《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之後,養老金投資運營出現了新的變化,一是規定“各省可預留一定支付費用後,確定具體投資額度”,為此,在目前地方經濟下行、財政增收難度加大的背景下,各地對養老金留存當地以支援經濟發展的意願更為強烈;二是基本養老金可以投資于地方政府債券,也開放了基金對重大工程、重大項目的投資。同時也允許新設機構獲取養老金投資運營資格。這就為地方通過自設機構運營養老金,以支援本地經濟發展留下了想像空間。
“對基本養老金而言,如果前期委託資金收益率不佳,勢必影響各地政府後續委託積極性。此外,基本養老金需要當期給付,且地方政府和老百姓對於資金安全性要求較高,因此,雖然設定了權益類資産投資比例30%的上限,但實際投資過程中的權益類佔比可能會維持在較低水準。”孫博稱。
不過,據孫博預測,隨著養老金改革的加速,5年後養老金市場化規模有望接近10萬億元,其中,基本養老金3萬億元,全國社保基金3萬億元,企業年金2萬億元,職業年金1萬億元,個人稅延養老金如果能在一兩年內推出,未來也可能有5000億到1萬億元。
有媒體報道,業界熱議的個人商業養老保險稅收優惠政策有望於今年落地實施,專家認為,以稅收優惠等措施加快養老保險體系中“第三支柱”的發展,可以對基本養老保險和企業年金的不足加以補充,提高養老金替代率,滿足個人多層次的養老需求。
就此,董登新表示,提高基金的長期支撐能力,僅靠投資託管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多措並舉,不斷做大養老金儲備,比如擴大制度覆蓋面,提高全民參保率和繳費積極性,加大國有資本劃轉社保基金的力度,同時大力發展補充養老,併為基本養老保險分流減壓。此外,延遲退休,充分利用勞動力,既可應對人口老齡化,也能增強養老金支付能力。
1我們先看看30年前的錢現在能買什麼?
30年前,1萬元可以買很多東西了!
現在,“萬元戶”值多少錢?
北師大教授的權威學術研究報告:“255元”!
假定當年的“萬元戶”採取五年定期儲蓄不斷滾動定存,即便考慮到保值貼補,當年存入銀行的1萬元,今天充其量也難超過10萬元。
而物價還是嗖嗖嗖地漲!
養老要怎麼做?對於年輕人未來的養老問題,理財規劃一定要提前規劃。儲蓄和社保養老不能滿足未來養老,通過理財緩解養老壓力已經成為當下年輕人的必行之道。
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人還沒變老,養老錢已安排好!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