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央行縮短放長 緩解流動性錯配壓力

2016年08月30日 10:26:34  來源:財新網
字號:    

  隨著14天期逆回購的重啟,資金緊張從隔夜和7天期品種,蔓延到整個貨幣市場。

  平安證券固定收益部總經理石磊對財新記者表示,央行重啟14天期逆回購操作,貨幣政策工具有所微調,體現了“縮短放長”的操作思路,傳達出當前當局對於流動性調控上中性偏緊的態度。

  有機構表示,隔夜資金少了,連7天期的資金都開始變得“一票難求”,資金融入方不得不將目光轉向14天期甚至更長期限的資金。

  莫尼塔研究團隊認為,維持資金面緊平衡不意味著央行將收緊貨幣條件,重啟14天逆回購是希望拉長資金投放的期限,緩解流動性錯配壓力。

  流動性趨緊

  進入8月以來,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隔夜和7天期品種幾乎連續上行,一舉刷新了近四個月以來的高位。

  8月25日,隔夜Shibor上升0.001個百分點至2.044%;7天期Shibor上升了0.002個百分點至2.364%。

  此前較為平穩的中長期利率,在14天期逆回購重啟以後,也出現上升。8月24日,各個品種的Shibor和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利率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揚。

  此外,三個月期國庫定存利率在時隔九個月後也出現首次上調。8月23日,2016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五期)中標利率為2.8%,較上一期三月期國庫定存利率上升了0.05個百分點。

  莫尼塔研究團隊認為,近期資金面偏緊,主要原因在於,一方面金融機構持續加杠桿導致超儲率偏低;另一方面,央行有意維持資金面緊平衡,從而抑制債市加杠桿行為。

  華創證券首席債券分析師屈慶表示,受此前樂觀情緒影響,市場杠桿水準普遍偏高,期限錯配導致了市場隔夜資金需求持續攀升,而央行近期維持資金面緊平衡的態度十分堅決,導致了資金面的持續緊張。

  從大環境看,當前外匯佔款持續下降、財政存款階段性上升等因素也導致流動性偏緊。人民幣貶值壓力下,外匯佔款已連續九個月下降,7月外匯佔款下降1905億元。同時,7月財政存款增加了4882億元,使得流動性面臨壓力。

  縮短放長防風險

  在市場已經逐漸習慣央行7天期逆回購連續滾動操作之時,14天期逆回購突然重啟。當前已經連續發行兩期,中標利率都持平于2.4%。

  石磊認為,其目的主要在於,一方面短期資金到期壓力大,通過14天期逆回購平滑流動性集中到期;另一方面,抬升資金利率,可能意在遏制機構通過短期資金進行投機。

  屈慶認為,無論是此前MLF續作放棄3個月期限品種,還是此次重啟14天期逆回購,都反映出央行有意通過回收短期流動性、同時釋放較長期限的流動性,提高市場資金成本,控制債市杠桿規模。“這一政策意圖,與近期決策層金融監管趨嚴和降杠桿的防風險基調是一脈相承的。”

  在經歷了過去近三年的債市牛市後,目前債市整體收益率水準較低,加杠桿就成為投資者獲取超額收益的必然選擇,這也推動了2015年以來銀行間質押式回購成交量的急劇攀升。

  同時,央行重啟14天期逆回購也可能意在調整資金融出結構,從而有助於提高央行對市場利率的調控能力。

  九州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表示,中國央行選擇了7天期利率作為基準利率,而市場對此並不認可,市場主要交易品種是隔夜。兩者之間存在期限利差,導致央行基準利率失效,這是央行不願意看到的。

  由於資金面過於寬鬆,大行通常融出隔夜資金,同時市場需求也集中在隔夜資金上,市場認可的基準利率反而成為了隔夜利率。

  當前隔夜已經成為絕對的主導品種,市場資金需求短期化。央行公佈數據顯示,從期限結構看,市場交易更趨集中于隔夜品種,上半年回購和拆借隔夜品種的成交量分別佔各自總量的86.4%和88.4%,佔比較上年同期分別上升5個和8.9個百分點。

  鄧海清認為,這導致了兩個問題。一方面,在金融系統風險層面,隔夜資金佔比過高,市場期限錯配程度太大。

  另一方面,在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層面,央行基準利率失效,貨幣政策傳導不暢。央行本意是7天回購利率2.25%是基準利率,而市場將隔夜利率2%作為實際的基準利率,導致事實上被動降息25個基點,這實際就是央行貨幣政策傳導失效。

  因此,鄧海清建議,從中國目前現實來看,中國央行有必要調整資金融出結構,降低隔夜資金可得性。

  債市波動或加大

  對於此次14天期逆回購重啟對債市的影響,莫尼塔研究團隊認為,債券市場持續殺跌,或主要受情緒主導。當前經濟基本面並不支援債市大幅回調,預計央行也不會通過收緊貨幣條件硬性去杠桿。央行或許希望依靠市場預期的自然分化,來抑制債市杠桿的不斷上升。隨著預期的分化與博弈,債市波動或將明顯加大。

  其分析稱,央行重啟14天逆回購更多是出於拉長資金投放期限,平滑資金到期壓力的目的。只要套息空間尚存,資金成本小幅抬升就不會引發債市明顯的去杠桿。只不過對於交易型資金來説,息差進一步縮小會影響到其對債市的參與熱情,從而延長近期債市調整的時間。

  鄧海清表示,目前長端利率債風險高於收益,長期看空債券市場。14天逆回購重啟只是引子,債市的真正的風險是隔夜資金的可得性下降、波動性增強,導致套息交易的成本上升,甚至被迫去杠桿,引發“下跌-去杠桿”迴圈,這將給債市帶來長期的調整壓力。

  屈慶認為,目前債市的急劇調整並非由單純的獲利了結所引起,而是在央行有意引導的資金面緊張刺激下,此前被樂觀情緒所忽略的利空因素的集中釋放。

  他預計,無論是基本面觸底企穩、通脹反彈還是監管防風險去杠桿,都將大概率伴隨整個下半年,此前過於火爆的債市無疑將成為下半年監管的重點。事實上,此前不管是基金子公司業務、券商資産管理業務還是銀行理財業務,監管都已經開始更加嚴格,金融去杠桿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