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蘇詩鈺
“利用資本市場,以市場化的方式推動創業與創新,是較為科學、高效的方法。資本市場作為集合了資訊、資金、技術、産業的綜合性市場,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應該為創新打造優良的軟環境。”中國證券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鄭鈜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指出。
鄭鈜認為,下一步,應當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讓資本市場服務創業與創新。在風險可控和依法依規的條件下,增加資本市場對創新的容錯機制,提高資本市場服務創新的能力和水準。
近兩年來,我國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簡稱“雙創”),對內已經産生經濟新動能,對外也同樣獲得了國際認可。近日,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WIPO)、美國康奈爾大學、英國國際商學院共同發佈了全球創新指數排行榜,中國擠進榜單前25名。該指數的核心部分由全球經濟體創新能力和結果的排名組成,涵蓋82項具體評估指標。在今年的榜單中,中國位列世界最具創新力經濟體第25位,較前一年上升4位。
全球創新指數傳統前25強的發展證明,研發和創新投資是經濟增長的核心。該評選依據的是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商業成熟度、創新産品和研發,其中囊括了全球128個國家。
鄭鈜表示,今年中國首次進入該排行榜前25名,這一方面反映了我國的創新在數量層面出現了一個比較顯著的增加,而且在品質層面也向發達國家靠攏。充分反映了我國倡導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所帶來的積極影響。
賽迪研究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原副所長徐光瑞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擠進該榜單前25名,既是對過去經濟發展所取得成績的證明,也是對未來繼續前進的鞭策。同時説明我國經濟增長正在從規模速度型向品質效益型轉變,並取得了初步成效和國際認可。
徐光瑞認為,作為大國,我國仍需要在創新原動力、創新加速器和創新軟環境三個方面協同發力。一是為科研人員鬆綁,給研究機構更大的自主權和決定權,同時加快科研經費管理機制改革,讓資金運用效率最大化,夯實原動力;二是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避免好的成果躺在實驗室裏、沉在科學家腦子裏,做優加速器;三是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和運用,嚴厲打擊侵權假冒行為,營造有利於創新的良好環境。
( 蘇詩鈺 )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