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龍頭萬科陷入公司股權之爭的泥潭無法自拔的同時,包括恒大、碧桂園等身後的追趕者正在加快步伐步步緊逼。目前,碧桂園已將本年度國內合同銷售目標從1680億元上調至2200億元。但也有坊間傳聞,碧桂園已然把目標鎖定在了3000億元,衝入三甲將成為該公司今年的終極目標。
業績大漲
日前,碧桂園對外宣佈,截至2016年6月30日止6個月,集團共實現合同銷售金額約1250.7億元;合同銷售建築面積約1564萬平方米。其中,碧桂園權益所有人應佔合同銷售金額及合同銷售建築面積分別約為972.3億元及1270萬平方米。此外,2016年前6個月,碧桂園銷售樓款現金回籠超過1051億元。
由此,碧桂園通過公告表示,碧桂園將本年度國內合同銷售目標從1680億元上調至2200億元。
業內人士分析,隨著地産行業半年中考的結束,各家房企業績也收穫了近幾年最好的上半年。從半年度的銷售排行榜來看,前十強門檻超過500億元,第一名萬科達到1900億元,50強門檻也達到138億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均大幅抬高。
從房企排名來看,除了萬科業績一枝獨秀外,最激烈的則莫屬第二把交椅之爭。而碧桂園、恒大兩家房企分別以合同銷售金額約1250.7億元和1417.8億元緊隨萬科,扮演追趕著角色。恒大今年將衝擊3000億元銷售額,碧桂園也宣佈將原定1680億元銷售目標上調至2200億元,但有坊間傳聞,碧桂園已然把目標鎖定在了3000億元,衝入三甲很可能成為該公司可能完成的任務。
易居中國執行總裁丁祖昱表示,同是三四線城市佈局,恒大和碧桂園一度遭看空,2016年上半年的表現卻算得上是“揚眉吐氣”。樓市回暖讓三四線城市銷售明顯受益,碧桂園憑藉貨量充足、行銷積極,動輒開盤超過10億、數10億元,把握住了再度擴大規模的機會。
碧桂園速度
“單純依靠拿地很難實現當前開發速度。”一位接近碧桂園的人士表示,2015年碧桂園在一線城市參加了超過50多場土地拍賣,但卻少有斬獲。做開發業績並購正在成為碧桂園取得開發權的重要手段。
據統計,碧桂園權益所有人應佔合同銷售金額佔比,已經從2015年上半年的93%、2015年全年的89%,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78%,這在反映碧桂園合作項目增多的同時,也説明碧桂園在二級市場收購動作增多。初步統計,碧桂園通過合作並購及拍賣等方式,今年以來在廣深兩地新增項目已超過10個。
碧桂園集團聯席總裁朱榮斌也曾表示,當前拿地成本過高,招拍挂已不是碧桂園拿地的主要途徑,碧桂園要追求資金最好的效益。
資料顯示,2015年底碧桂園項目總數為384個,而截至2016年5月底,其項目總數已經達到465個。意味著在今年的5個月中,碧桂園每兩天就有一個新增項目落地。
當前,碧桂園已經進駐中國近300個城鎮,並涉足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海外地區,在全球擁有超過500個項目、超過300萬業主,並且邁進了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500強。
土地佈局需更合理
“從黑馬到三甲,碧桂園要做的事還很多。”一位樓市觀察家表示,立足三四線城市開發的碧桂園缺乏在一線城市的土地儲備,這可能是這家即將成為3000億級別房企將要面臨的質疑。
去年10月,碧桂園聯合金茂以總價51.8億元摘得豐台區花鄉四合莊地塊,但因主導舉牌的金茂在競拍中的最終報價超出了碧桂園授權金額,最終退出該地塊的開發。
“碧桂園其實是很想拿那塊地的,但因為此前確實沒有在一線城市做過相關項目,心裏沒有底,最終選擇了退出。”上述人士表示,畢竟行業波動時需要一線城市堅挺的樓市表現做支撐。
但碧桂園對土地佈局也有其獨到見解。資料顯示,深圳毗鄰地區的可售貨源達1544億元,或相等於2045萬平方米的樓面面積。碧桂園持有以一線城市周邊外溢出來的需求為目標的可售貨源達2109億元。
同策諮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提醒,對龍頭房企而言,業績的光鮮並不意味著應該繼續沿用規模化的擴張模式前行,開發商應該警惕規模化背後的利潤率下滑。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