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出現的民營資本投資實體,充分説明民營企業家仍然具備強烈的投資意願,應該善加保護並適當激發
近日,江蘇民營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蘇民投)正式揭牌,成為繼中民投、浙民投、渝民投和廈民投之後,又一個民營資本抱團運營的樣本。從蘇民投的籌建過程可以看出,政府認可和助力、民營資本參與等多重積極因素,合力釋放出民營資本的創新激情。在經濟轉型升級需求迫切和民間投資增速不振的當下,此舉有著很強的借鑒意義。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高速發展,民營資本的實力逐漸增強,民營企業在很多領域都佔據著龍頭地位。但是,當行業和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單純的內生增長動力受到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從股權投資和産業整合層面尋找外生力量就變得重要起來。民營資本具備早知春江水暖的敏銳性,當單打獨鬥無法實現産業整合,抱團出海就成為理性選擇,於是民營資本共同發起設立的投資控股實體應運而生。從提升民營資本投資效率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符合商業規律的決定。
各級政府對於民營資本抱團出海一路綠燈,表現出“玉成好事”的積極態度,是因為民營資本的舉動不僅有主觀上的逐利意願,還有著助力“三去一降一補”的客觀效果。按照蘇民投的構想,未來將圍繞江蘇的一些重點行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進行資本佈局,對部分産能過剩、産業集中度不高的傳統支柱産業進行整頓,另外還會對部分不良資産進行打包重組,激發資産潛力。民營投資實體的戰略定位,恰好對應了地方政府發展經濟中的一些癥結,運營得當可以一舉多得。
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其中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回落是重要原因,而民間固定資産投資佔全國固定資産投資的比重超過六成,可以説穩住了民間投資的增速,就能改變投資增速過低的局面。各地出現的民營資本投資實體,既有大規模股權投資的想法,也有開展産業投資的計劃,抱團投資提高抗風險能力可以提高投資意願,聯合出動有助於改善外部投資環境,這些對於推動民間固定資産投資應該會發揮積極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民營企業一直是中國經濟的重要活力源泉,不同時期的明星民營企業家,持續點燃人們心中創新和創業的激情,比如華為公司的任正非、阿里巴巴的馬雲、福耀玻璃的曹德旺、娃哈哈的宗慶後,等等。企業家創新和創業的激情,根植于內心改善生活、改變命運和自我實現的原始動力,這種動力對於經濟發展的促進不容小覷。各地出現的民營資本投資實體,充分説明民營企業家仍然具備強烈的投資意願,應該善加保護並適當激發。民營企業活躍了,整個企業群體就不會差,企業經營好了,中國經濟增速就不會慢。
要素投入數量有限的約束之下,提高經濟潛在增長能力,關鍵要靠全要素生産率。而推動科技和制度創新,是提高生産率的不二法門,中國的民營企業恰好在這兩個方面具備優勢。以科技創新為例,中國大概20%的專利會在美國佈局,其中民營企業佔據這些專利的大部分;中國的華為公司連續兩年在企業專利數量上排名世界首位,目前已經可以跟國際科技企業巨頭平起平坐。客觀地説,中國企業的整體科技創新能力還比較弱,但這正説明未來有很大提升空間。制度和商業模式創新同樣是民營企業的拿手好戲,比如規範的公司治理和靈活的股權激勵。
也要看到,創新需要的制度環境,目前還有待提升。據報道,各地民間投資仍然遇到不少障礙,有的存在準入歧視,有的剋扣優惠“禮包”,一些經營者意見不小。保護民間的投資熱情,擴散民企的創新基因,特別需要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創造更多便利。為實現經濟的長久繁榮,應該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為民營資本搭建足夠大的舞臺,釋放它們的創新活力。
《 人民日報 》( 2016年06月22日 05 版)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