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平 言:中國是全球經濟的“穩定器”

2016年06月21日 08:5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字號: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佈5月份國民經濟數據,“穩”和“進”仍是兩個關鍵詞。

  從5月份數據看,經濟增長之穩,主要表現在工業生産、服務業發展、市場銷售、就業和物價等5個方面;經濟轉型之進,突出反映在産業結構、消費升級和新動能聚集等三大領域。穩中有進,進中求穩,是當前中國經濟運作的基本特徵。

  從國際反應看,儘管仍有一些人士或研究機構忽視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轉變發展方式迫切之需,片面誇大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但世界銀行本月初發表的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仍維持對中國經濟今明兩年的增速預期不變,分別為6.7%和6.5%。經濟學家認為,在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加大的情況下,中國經濟的穩健運作對世界尤顯重要。

  基於國內外兩方面的資訊,我們有理由做出這樣的判斷,中國經濟總體平穩的運作態勢,不僅有助於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預期目標,而且還將發揮全球經濟“穩定器”的重要作用。

  但在經濟形勢總體平穩的情況下,經濟運作企穩的基礎還不牢固,轉型升級的任務仍然繁重。今年1月至5月,工業投資增長5.4%,增速比1月至4月回落1.5個百分點;分所有制看,民間投資增長3.9%,回落1.3個百分點。由於工業投資、民間投資佔全部投資的比重分別超過40%和60%,其增速明顯放緩意味著新舊動能轉換仍在持續,經濟內生動力亟待加強。

  近年來,由於工業品出廠價格持續下滑,尤其是産能過剩行業利潤增速大幅下降,抑制了工業擴大投資的意願。與此同時,又有一部分領域對民間資本在準入上放開得不夠,還存在不少“彈簧門”“玻璃門”,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民間投資的增長。從全球範圍看,世界經濟增長低於預期,國際貿易態勢低迷,各經濟體分化明顯、政策步調不一。總之,不確定因素較多、外部經濟壓力較大,這些都是我們轉方式、調結構、穩增長面臨的現實難題。

  綜合分析當前經濟運作面臨的各種有利和不利因素,可以看出,我國經濟發展中既有週期性問題,也有總量性和結構性問題,尤以結構性矛盾最為突出,而且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為此,中央反覆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三去一降一補”。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中國經濟的平穩持續發展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從今年前5個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效看,去産能,5月份原煤産量下降15.5%,5月末規模以上原煤生産企業庫存同比下降6%;去庫存,4月末工業企業産成品庫存下降了1.2%,為2010年以來第一次負增長;降成本,隨著全面實行營改增,有關部門預計,此項改革今年將為企業降低成本6000億元左右。

  種種跡象表明,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中國經濟下一階段依然會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繼續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穩定器”。這不是盲目樂觀的自我判斷,而是國際有識之士的基本共識。日前,渣打銀行集團首席執行官為英國《金融時報》撰稿時稱,中國面臨艱巨的短期挑戰,經濟中存在諸多風險,但這些風險是可控的,中國政府有能力、也有資源應對挑戰,實現經濟增長目標和經濟轉型。

  我們相信,只要堅定必勝信念,以深化改革的實際行動,不斷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中國經濟必將對世界經濟産生更加積極的影響。(作者:平 言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