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1月16日消息 臺北市政府日前宣佈全面退訂報紙的消息引發社會廣泛爭議,不管是因為經費緊張還是緊跟電子閱讀潮流,臺北市政府此舉都應仔細商榷。美國西北大學麥迪爾新聞學院訪問學者黃兆璽日前在臺灣《中國時報》發表評論文章認為,雖然全球傳統印刷媒體的式微早已非新聞,單報紙提供的不僅是新聞,更是知識輿論與大眾文化。“而且報社也是文化産業的一項,是值得重視也該保護的産業”。
全文摘編如下:
臺北市政府全面退訂報紙的政策雖然因輿論出現轉圜,但退報這項議題所引起的效應將超乎想像。全球傳統印刷媒體的式微早已非新聞,在科技與環保的雙潮流夾攻下,柯市長端出的決策也符合趨勢,但美國雖是科技大國,身為全球最有權力的美國總統歐巴馬,雖經常使用手機臉書,但更閱讀報紙掌握時勢,華盛頓國會旁的新聞博物館也給報紙最佳的定位,強調紙媒的閱讀是永遠無法取代的。
2008年金融危機後,紙媒面臨嚴峻的挑戰,廣告的衰退,以及現代人對科技的使用習慣,讓報紙的生存出現空前的危機,在美國,無論波士頓、紐約地鐵閱讀報紙的人口確實大幅下滑,大學的新聞傳播教育也趨向科技、社群媒體的新聞研究。
上述是事實,但唯一不變的是,學界、政府都在思考著如何搶救閱報人口,而不是讓孩子們習慣快速、極短文字的手機閱讀模式,並且對報紙保持一分尊重,美國總統歐巴馬善用科技與傳統媒體,説明對全球時事的掌握和媒體工作者的重視。事實上,網路擷取的深度新聞,多數皆是報紙記者提供的內容,報紙提供的不僅是新聞,更是知識輿論與大眾文化。而且報社也是文化産業的一項,是值得重視也該保護的産業。
美國校園少不了報紙,中學老師積極要求學生閱讀報紙,學習報紙的文章;大學生雖然愛滑手機,但哈佛大學、西北大學等的學生中心、圖書館、學院休息室皆擺放報紙,學校也堅持報紙和雜誌的出版,讓深度議題可以透過報紙進行完整呈現。美國政府和圖書館、博物館、學校等單位,則除了持續訂報,也建置電子螢幕系統等的配套措施滿足閱讀,無處不見官方培養閱讀習慣的用心。
受到臺灣與西方媒體青睞的柯市長,以小眾閱讀與節省開銷前提下評估訂報的需要時,可深思知識的無價,書報的閱讀是一種文化,不該因金錢問題而斷了閱報文化,而科技時代也應該建置配套措施。校長們是應該掌握時事文化的群體,實在不願見到“學校訂報是浪費”的輿論在臺灣引發蝴蝶效應,更不願見到報社這個文化産業衰敗,優秀人才若不進入報紙,或是報紙養不起優秀人才,那未來臺灣的媒體素質將難以想像,具有公眾影響力的柯市長是否能帶頭看報?帶動全民閱讀風氣,也保護這個值得重視的文化産業。
[責任編輯:普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