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臺灣文化動態

臺灣望族後裔林崗:親歷南京大屠殺 投身革命

時間:2014年02月08日 10:33 來源:人民政協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望族後裔林崗:親歷南京大屠殺投身革命(圖)

  圖:哥哥林正亨上前線前看望當時在貴州銅仁三中上學的妹妹林岡

  2010年,當年過六旬的林力第一次來到臺中霧峰林家故居門前時,她被震撼到了。

  作為霧峰林家的後人,儘管曾經無數次聽母親林岡講述祖上的故事,也看過不少關於霧峰林家的公開影像資料,然而,親眼看到這雕梁畫棟、亭臺樓榭時,林力感嘆它比想像中還要精巧宏偉。更讓林力感慨的,是從這座大宅子裏走出來的林家兒女們,他們曾在風起雲湧的中國近現代史上寫下傳奇的一頁。

  作為現居北京的臺胞,林力有著不同凡響的家世。她的外祖父林祖密,以反日愛國著稱,曾追隨孫中山革命,被委任為閩南軍司令。母親林岡,原名林雙盼,衝出封建大家庭的桎梏,從臺灣的大家閨秀轉變為共産黨的革命戰士。其舅父林正亨,早年畢業于前身為黃埔軍校的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在中緬邊境與日軍肉搏,後在妹妹林岡的影響下參加中國共産黨,1950年犧牲在臺灣,成為臺籍烈士。

  在位於北京前門的臺灣會館,伴隨著林力對記者的講述,似乎穿越了時空,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徐徐展開。

  ■“大觀園”裏出走的小姐

  “我看過好多母親珍藏的家族老照片,照片裏女孩子們的穿著打扮,那種精緻和洋氣,在今天看來都不過時。那時我就想,原來母親從小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説起母親林岡,林力的話匣子一打開就滔滔不絕。

  林岡(雙盼)生長在一個舊式封建大家庭,霧峰林家當時是臺灣人盡皆知的名門望族。林岡的祖父林朝棟,因抗擊侵臺法軍有功,被皇上賜穿黃馬褂,統領全臺營務,祖母楊水萍,是朝廷冊封的一品夫人。“母親最不陌生的是《紅樓夢》,《紅樓夢》裏描寫的幾乎就是她的真實生活。”林力説,母親出生在廈門鼓浪嶼,從小受到自由風氣的影響,然而,當母親六七歲的時候,其父林祖密犧牲,眾女眷們不得不遷回霧峰老家。

  大家族裏規矩森嚴,一大清早各房姨太太要攜子女給老太太請安,女孩子們平時是不許出門的,想去逛個街看個電影都得偷偷行動。為了抵制日本人的殖民教育,林家的孩子也從來不在外面上學,都是自己家裏請教師,辦幼稚園和學校。看到姑姑、姐姐們一個個被迫嫁人,又一個個憂鬱而終,年幼的雙盼産生了要離開這個家的念頭。同時,對日本人統治的憎惡,也讓她一次次下決心要離開臺灣,到天地廣闊的祖國大陸去。

  1936年秋天,雙盼快18歲了,她再也等不下去,於是和家裏的姐妹四人相約一起離家出走。然而,臨行前,三個姐姐都猶豫了,只有倔強的雙盼不願意退縮,她下決心要做的事情,誰都阻擋不了。

  雙盼孤身一人坐船到了上海,去找她的哥哥姐姐。然而,當時上海局勢混亂,哥哥姐姐都已經離開了那裏,經過多方打聽後,她輾轉來到南京,找到了在金陵大學讀書的姐姐。姐姐見到她的時候大吃一驚,要知道一個女孩兒,連“國語”都不會講,也不清楚姐姐的確切地址,萬一遇到壞人,多麼危險!

  好在順利找到了哥哥姐姐,在他們的關懷下,雙盼進入學校唸書,開始了一段自由快樂的學習時光。

  ■風一般的女子

  戰爭年代的人生有太多不確定,炮火隔絕了相依為命的親人,打斷了學校裏瑯瑯的書聲。然而雙盼是幸運的,她躲過了南京大屠殺的一劫。

  大屠殺前夜,南京城裏四處斷壁殘垣,雙盼在茫茫夜色裏奔走,跟隨著流動的人群,雙盼不知不覺出了城——第二天大清早,所有城門都被封鎖了,南京成了一片火海,慘絕人寰的悲劇在這裡上演。

  滿腔愛國熱情的雙盼,輾轉聯繫上了共産黨組織,並像那個時代許多進步知識女青年那樣,一心奔赴革命聖地延安。“我母親長得就很顯小,去重慶時已經是在復旦念過書的大學生了,可是樣子還像個中學生。”林力説,為了去延安,母親林雙盼大著膽子去找正要去延安的葉劍英元帥,葉劍英一眼便認出了這個小姑娘,原來,葉劍英和林祖密在孫中山身邊時就是革命同志、至交好友,葉劍英還在鼓浪嶼林公館住過一段時間。

  整天忙於革命工作,早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長得像個中學生的雙盼卻“沒有想法”。在鄧穎超、張曉梅兩位熱心大姐的關心下,把她和同是“大齡青年”的魯明(董必武的政治秘書、新華日報社特派記者)撮合到了一塊兒。

  儘管家庭背景存在巨大差異,但這對年輕人有著共同的革命理想。隨著解放戰爭的不斷勝利,新華日報社的記者們紛紛要求上前線隨軍採訪,林岡當然也不甘落後。可就在這時,她發現自己懷孕了,為了能做隨軍記者,她急得顧不上生命安危,又是服用奎寧,又是從床上往下蹦,希望能終止妊娠。後來還是鄧大姐制止了她,周恩來知道了,也既親切又嚴肅地批評她:“小鬼,可不能這樣幹,太危險!”“幸好有了他們的制止,要不然今天我就不能和你談話了。”林力笑道。

  在林力心目中,母親一直是個風風火火甚至不乏大大咧咧的革命女性形象:“她晚熟,心思單純又富於正義感,滿腔的愛國熱情。從她義無反顧地離開那個家開始,就註定要走上一條革命道路。”

  當然,大家閨秀的出身,還是給母親留下了抹不掉的烙印。“我母親特小資,特別愛美,建國後,大家生活都不講究,我母親卻不,她總是穿著旗袍、高跟鞋,家裏還經常插著鮮花。直到80多了,老太太都還要穿高跟鞋,前面帶亮片珠子點綴的那種,走起路來腰桿挺直,跟一陣風似的。”在林力看來,母親不算美人,卻十分引人注目。母親曾隨父親魯明派駐國外,她的氣質風度在華人圈裏廣為人知。有一次,時任國家主席的劉少奇到國外視察,母親林岡隨人群在機場迎接,孩子們給劉少奇獻上一束鮮花,劉少奇一路走過來,把鮮花送給了林岡,並且低聲耳語幾句什麼。

  “機場迎接的還有一個在外演出的中國藝術團,藝術團那麼多漂亮女孩子,少奇主席卻只注意到了我母親,他們之前並不認識。”林力説,當時在場的記者們紛紛圍上來問剛才主席説了什麼。林岡無奈一笑:少奇主席一口湖南口音,我是福建口音,所以一句也沒聽懂!

  ■別夢依稀到霧峰

  值得一提的是,林岡不僅自己參加革命,還把哥哥林正亨引上了革命道路。

  1945年春,在緬甸戰場的一場戰役中,林正亨身負重傷,從死人堆中撿回一條性命。回來後,一身傷殘的他竟然被國民政府棄之不管,潦倒落魄。在林岡的影響和幫助下,林正亨經八路軍辦事處同志的介紹參加中國勞動協會,1946年回臺灣開展工運工作。

  1949年,林正亨被國民黨逮捕。考慮到他是國民黨元老之子,蔣介石特地派陳誠到獄中勸降,許諾只要肯“悔過”,即可釋放出獄。林正亨不為所動,在獄墻上寫詩明志:“乘桴泛海臨臺灣,不為黃金不為名,只覺同胞遭苦難,敢將赤手挽狂瀾……”林正亨犧牲在國民黨反動派槍口下時,年僅35歲,是白色恐怖時期第一個被槍殺的臺籍烈士。

  從17歲毅然離家,因抗日而投身革命,直到晚年在北京過著平靜的生活,林岡就一直沒有回過臺灣家鄉。每當有人從臺灣來,老太太都要仔細詢問霧峰的情況,時常回憶起兒時在霧峰生活、玩耍的種種情景。她曾經幾次想回霧峰看看,卻被臺灣當局拒絕了。她唯有盼望海峽兩岸早日統一,可以讓她自由往來于北京和霧峰之間。

  然而,林岡並沒能實現這個夙願。林力記得,2008年,母親林岡90周歲,兩岸實現了三通,大陸居民赴臺灣旅遊首發團啟程在即,母親已經臥病在床,不能親回故鄉。帶著母親沉甸甸的思念和囑託,林力踏上了臺灣的土地;隔年又專程回到霧峰,徘徊在霧峰林家的宅子裏,她久久不願離去。

  作為霧峰林家的後代,林力説自己“一直有一種英雄主義情節,特別崇拜林家的那些前輩們”。在林力看來,不惜散盡家財、付出生命,為天下、為民族、為祖國、為百姓,這是霧峰林家的精神,“天下為公”四個字,是支撐林家人的內在力量所在,更是這個百年臺灣世家的傳統。

  (林力,畢業于北京大學法律系和日本早稻田法律研究所,北京市臺聯理事,北京市朝陽區政協特邀文史研究員,中國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