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間,跟“熊孩子”比寫字、跟文化名師打擂拼詩詞等文化綜藝捲土重來。此前火爆的原創文化節目進入2.0模式,還有一大波節目正在來的路上。這不,最近周迅就因在《見字如面2》錄製“入戲太深”落淚,登上了網路熱搜榜單。揚子晚報記者 張楠
熒屏掃描
剛需: “語文課”變成綜藝
你會寫未雨綢繆嗎?打鉤還是打勾?訂書機還是釘書機?以“聽寫漢字”比拼為節目樣式的《漢字聽寫大會》、《成語大會》,在這個夏天出了“新品”《漢字風雲會》,讓小學生在70分鐘內聽寫50個漢語詞彙。
《漢字風雲會》雖然並沒有掀起全民熱潮,但已有不少老師和家長認為,這個節目具有滿足“應試剛需”屬性,如果孩子在每期節目中學到50個新生詞,12期節目下來就是600個。
面對“看電視滿足應試需求,會不會太過功利”的質疑,導演關正文解釋道,“從常用易錯到生活用詞,全程高效率學習,打的全是知識軟肋。反對應試教育,反對的是教育以應試為目的,而不是反對學習。”
綜藝感:
名師也加入詩詞打擂
昨晚亮相的《向上吧!詩詞》,升級了此前火爆的“詩詞大會”的“打擂”機制。從100位詩詞愛好者組成的“英雄挑戰團”中脫穎而出者,將獲得闖關機會,逐層挑戰“榮耀守關團”。“榮耀守關團”由40位萌娃守第一層關卡,其餘四層是外國友人、博士團、冠軍團以及名師團。
前四層闖關成功後,挑戰者將站在由劉震雲、紀連海、蔣方舟等文化名人組成的“向上名師團”面前。在節目中,“名師”們除了點評選手錶現與解讀題目知識,自己也會登上舞臺中央與挑戰者“面對面”比拼。
熱鬧的闖關遊戲,仍是詩詞類比拼節目的常態。這種綜藝感頗強的方式,甚至令人聯想到綜藝“跑男”。
好內容:
周迅“讀信”落淚
《見字如面》第一季,在網上以“清流”姿態聞名。第二季將於9月12日揭開面紗,周迅、姚晨、李立群、歸亞蕾、吳剛、何冰、張豐毅、佟大為、楊立新、夏雨、喻恩泰、趙立新、徐濤等明星加盟,甚至蓋過了國內明星綜藝的風頭。
有粉絲在網上披露,周迅在《見字如面》首秀踏上講臺前,請工作人員拿過“加高木塊”,還頑皮透露“這是拍戲時的常用道具”。在演繹一位太平輪倖存者“劫後余生”的信件時,她數度落淚。
據了解,相對於第一季,第二季《見字如面》採用了主題編排的形式,12期節目各有主題,涉及生死抉擇、眾生世相、愛恨情仇、忠義背叛和讀書成長等。眾多歷史名篇比如司馬遷的《報任安書》、漢武帝的《罪己詔》、駱賓王的《討武曌檄》直到近代林覺民的《與妻書》都有精彩呈現。最切近的信件,甚至選用了“爭議學者”韓春雨的撤稿信。
有利有弊
利:漢語新生命決定市場空間
在一些國産真人秀涉嫌“抄襲”韓國綜藝節目,令網友好感度下降的當下,原創潛力仍有挖掘空間的文化綜藝,可謂是拯救收視的潛力股。然而,此前《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節目之所以取得巨大的社會反響,跟這樣的文化類節目已經很多年沒有出現,産生新鮮感不無關係。如果每個頻道都在播放類似的節目,會不會審美疲勞?
業內人士的“自信”在於,文化節目的生存空間,與國人的“內在需要”息息相關。目前,很多中國人享受了中等教育,大學普及率也很高,加上網際網路對語言生命的激活,漢語處在重新煥發生命的節點。“這時候,增加常用字量,拓展詞彙更微妙、準確、生動的表意能力,就是必然的。這不光是語言問題,還是思想能力的問題。所有思考都是靠語言支撐,貧乏的語言産生不了豐富思想。”
弊:新題材原創難致山寨成風
文化節目的題材和創新,是許多人在《朗讀者》和《見字如面》等火爆後,最感興趣的問題。
不少業內人士抱怨説,現在的問題不是太少,而是題材太多。現在看著少,是因為跟風的多、重復的多、山寨的多。一個“詩詞大會”火了,無數個“詩詞大會”就出來了。如導演關正文就在採訪中透露,“你讀完信,就會有人讀日記。文化節目最大的挑戰是啟動新題材。漢字、成語、信件這些題材當我們啟動時,都是全新的。每次新的資源啟動,都會從零開始,因為誰都沒有經驗。這個過程會很辛苦。”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