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資訊

首家24小時城市書房啟用 自有圖書5000冊

2017年06月29日 09:36:01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本報記者 陳濤

  曾經以賑災賜米得名的大興區高米店,最近迎來了一處新興的閱讀場所。昨天,本市首家24小時城市書房在這裡正式投入使用。今後,但凡持有北京市公共圖書館“一卡通”的讀者,皆可刷卡步入書屋,享受不打烊的借閱服務。除了可以全天候讀書,書房內的智慧機還能幫助愛閱讀的你,隨時從大興區圖書館逾百萬冊藏書中預約心儀書籍。

  試營業兩周接待四百多讀者

  “我現在就擔心一下子涌進來的人太多,超出書房的承載極限。”坐在新開張的城市書房內,大興區圖書館館長孫海波滿臉“幸福的煩惱”。他的擔憂不無道理。在此前試運作的兩周裏,三十平方米的書房陸陸續續迎來四百多位讀書人,從這裡辦理借閱的讀者也接近三百人。他透露,起初估計每天也就能來個兩三人,如今日均30人的流量,著實讓他們既驚喜又心生擔心。

  相比鬧市區的書店,建在康順園小區旁的這家書房,掩映在幾株綠樹下,更添幾分讀書氛圍。目前書房內藏書近5000冊,在分為少兒和成人的書架上,整齊排列的圖書涵蓋文學、藝術、政治、經濟、健康等多個門類。一旁的電子閱報機還能提供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北京日報、北京晚報等215種報紙的線上閱覽。孫海波透露,“這裡每天閱讀的高峰時段為晚間七八點,夜間十一二點也有人埋頭看書。”説話間,一位五六十歲的阿姨領著四五歲的孫子走了進來,她聽聞鄰里一對父女夜間都來這裡看書,今兒特意替兒子、媳婦踩點兒探個究竟。

  約莫在晚上六時,住在附近的一家三口走進書房。父母翻看經濟、健康類圖書,念初中的女兒在電子書機器前下載感興趣的外國名著,裏面的電子書總量達40T(注:1T為1024G)。來這裡的讀者主要集中在兩頭兒,一部分是中小學生,一部分是50歲以上的年長者。“離家近,加之‘深夜閱讀’,讓不少人又重拾讀書習慣。”孫海波説。

  智慧管理24小時無人值守

  如今頗受歡迎的城市書房,也算是一次有心之舉。

  這處“24小時城市書房”的房頂上方,還有一塊更大的牌匾“大興區圖書館資源配送中心”。原來,就在今年的頭幾個月,這裡都還只是一處存放圖書的倉庫,不少往鄉鎮配送的圖書大多先經停此處。“我們就想著能否把這些暫時閒置的圖書給盤活了。”孫海波和他的夥伴們一不做二不休,將臨街的倉庫一角辟出來,擺進圓形玻璃茶几、椅子、蒲團座兒,再裝上明亮的玻璃,又一口氣進了好幾臺智慧設備——自助借還書機、自助辦證機、電子書下載機、液晶顯示屏。“單是電子機器設備這塊兒,就花了50萬元。”他説,既然要做一處惠民的公共文化場所,就要跟得上這個e時代。

  這裡實現了24小時無人值守,完全通過門禁系統智慧管理。讀者刷卡進入書房後,可全自助實現辦證、借閱、續借、還書。而讀者最叫好的,是一款名為“及時送”的服務。讀者只需在這裡機器上安裝的APP上搜尋到區圖書館所藏的心儀圖書,再預約下單,兩三天后,就能手捧著它讀到“昏天黑地”了。區圖書館工作人員王東介紹,在嘗到甜頭後,一些長年因借書卡消磁不再借書的讀者,這幾天都跑來要求重置卡片了。“它讓我找到了一種屬於自家書房的感覺,不僅隨時自由進出與書相會,而且還不用掏一分錢。”在附近一家新媒體公司上班的黃遠楠與同事在康順園合租了一套兩居室,他已不止一次在朋友圈向好友炫耀自己的這處“書房”了。

  三處新書房已在籌建中

  試運作的兩周,居民給出了近乎滿分的好評,起初心有惴惴的實施者也算交上了一份不錯的答卷。

  為了節約成本,書房24小時“不打烊”,並沒有增加一名人手。參與進行書房軟體開發的王雷介紹,裏面的照明燈、空調等設備均採用自動控制系統,可實現遠端監控。那臺巨型液晶大屏則實時監控讀者流量,並能對館藏圖書結構、外借文獻種類、圖書借閱冊次進行大數據分析。“附近幾家醫院的醫生已經提出希望加大醫藥衛生類圖書的投放,通過大數據捕捉的資訊能讓我們更精準滿足讀者的需求。”他説。

  為了引導初來的讀者順利進出,區圖書館聘請了小區三位60多歲的阿姨擔當“志願服務者”,儘管不拿一分錢工資,但他們時不時都會過來看看。孫海波透露,目前已經有一些在校大學生有意做志願者,他們準備集中做一次面試,從中擇優錄取。

  據悉,大興區圖書館還將在新航城、大興新城、開發區綜合服務配套區等三處地方,再建24小時城市書房。“希望更多的社會資源參與到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中,真正實現書香飄進千家萬戶。”孫海波説。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