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資訊

河南一空心村變身書畫村 入住畫家年齡最大101歲

2017年01月05日 08:52: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夕陽西下,挂著橙色果實的柿樹,扛著鋤頭唱鄉歌的農人,勾勒出一幅安靜祥和的暮歸圖。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黃臺崗鎮岳莊村,如今又添了一個響亮的名字——“畫家村”。從2015年開始,127位國家級、省級藝術家陸續入住岳莊,帶來國畫、油畫、書法、攝影、雕塑等藝術。

  小村莊為書畫家們提供了聚在一起創作交流的空間

  從南陽市區出發,沿南唐公路向南,驅車約20公里,便是岳莊。

  村子不大,建築以北方傳統民居為主。走進一處院落,53歲的鄭明正在為模特畫像。一打招呼,模特就是村民。兩人對圍觀已司空見慣,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鄭明是南陽師範學院的一位畫家。最初,他想找個清凈的地方創作,和妻子開車在周邊跑了兩萬多公里,所到之處都不理想。後來,經一個朋友介紹,他們一眼就相中了岳莊。“這裡離城區近,來一次也就半個小時。村裏還保留了不少老房子,有一種古樸韻味,適合藝術創作。”鄭明説。

  2015年,剛過完春節,鄭明以每年500元的價格從村民那裏租了一個長久閒置的小院,又用一個多月時間把老房子修繕一新,門口挂上“聽雨軒”的招牌,正式入住。收拾停當,他邀請書畫好友參觀,沒想到大家都很心動。

  許天雲是南陽本地人,愛好書法,跟著鄭明到了一趟岳莊也決定留下來,“融入鄉土,能夠更多地激發創作靈感。”他説,書畫家們聚在一起,相互指導、交流,形成濃厚的創作氛圍,提升個人水準,並形成一個書畫市場,帶動書畫繁榮。就這樣,一個個創作室在岳莊出現,“畫家村”的稱號不脛而走。

  鄭明説,入住岳莊的書畫家中,年齡最大的101歲,最小的20多歲,以南陽本地的為主,也有少數來自周邊湖北、江蘇等地。聚在小鄉村裏,書畫家們燃起創作激情,有四五個書畫家用入住後的作品辦起個人展覽。

  入住的書畫家成了岳莊村的“榮譽村民”。他們主動遵守村規村約,接受村裏和鄉里管理。在岳莊,他們主要創作、交流,而日常生活的重心,則仍然在城裏。

  書畫家的入住讓小村莊既有了人氣也有了收入

  岳莊是一個自然村。村主任段更學介紹,全村有90多戶360多人,年輕人常年外出打工,賺了錢搬出去住,40多戶的房屋長期閒置。

  書畫家們的入住不僅盤活了40多處閒置的房屋,也讓曾經的“空心村”産生變化。從2015年6月開始,宛城區匯集各類項目資金500余萬元,為岳莊村新修道路、改造電網、建設小廣場、配備巡防摩托車,還在村裏種了3000多株四季桂花。花開季節,整個村子飄出淡淡的桂花香。

  更讓村民欣喜的是,村裏有了人氣。市裏開通假日旅遊專線,旅行社將村子納入“一日遊”景點。一到節假日,村裏每天接待遊客上千人。新開的小賣部和農家飯店生意都不錯,原來常年不回家的村民,也會回村轉轉,看看變化。

  村民與書畫家們相處得也很好。2015年春節前,書畫家連續10多天為村民免費寫了3000多副對聯。暑假期間,書畫家組織愛心學堂,義務教孩子們琴棋書畫。村民也早把書畫家當成一家人,一聲招呼就來幫忙。即便村裏“一房難求”,村民仍堅持租金不變,每家每年500元。

  現在,前來租房的書畫家越來越多,村裏空房全都租完了,僅“聽雨軒”門口就加挂了17個工作室招牌。一些書畫家開始在附近村莊租房,“畫家村”有繼續擴大之勢。

  宛城區常務副區長陳明遠見證了“畫家村”誕生的過程,“在南陽,從事書畫創作的人員數目龐大,迫切需要一個創作交流空間。‘畫家村’解決了這一問題。”

  宛城區委書記劉中青説:“政府委託專家對村子進行整體規劃,並做了基礎性投資,但要想有持久生命力,必須依靠村子自身活力。未來需要探索如何讓畫家留下來,作品賣出去,村民跟著畫家有收益。”

  河南省文化産業專家委員會專家李同昌表示,南陽“畫家村”走的是畫家自發集聚、村民順應接納、政府合理引導、業態良性發展的路子,可貴的是村民認同、畫家認可、社會呼應。藝術介入鄉村,推動“空心村”變“明星村”,也給農民增加了收入,一舉多贏。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