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抗戰中,山東抗日根據地發揮了特殊的重要作用。2月10日下午,齊魯晚報記者對話北京八路軍山東抗日根據地研究會秘書長徐步安,就抗戰中中共領導的山東抗日武裝力量的發展演變、根據地建設及對現在的啟示,作了進一步闡釋。
山東抗日根據地
具備新中國雛形
齊魯晚報: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山東抗日根據地經歷了嚴重困難,但沒有出現“百團大戰”那樣的大戰役,原因是什麼?
徐步安:沒有搞“百團大戰”,主要是當時山東抗日根據地處於敵(主要是日偽軍)、頑(國民黨頑固派)包夾之下,日軍“掃蕩”不斷,國民黨頑軍又不斷搞摩擦,八路軍的處境已經很艱難,不具備條件。
齊魯晚報:當時除了對日作戰外,根據地還開展了哪些活動?
徐步安:山東抗日根據地後來的發展已經具備了新中國的雛形,黨、政、軍,經濟,教育,文化,社會治理全面發展。
深入、正確地開展整風運動,重視法制建設和政權建設,重視發展人民武裝,重視發展財政經濟、文化教育和衛生事業,還重視公安司法和戰時郵政建設。特別是進行減租減息、大生産和“雙擁”運動,極大地激發了抗日軍民的革命熱情。這些都為新中國的建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膠東等靠海地區經濟發展得好,抗戰時期給延安送了13萬兩黃金用做活動經費。根據地發行了自己的貨幣(北海票),開展貨幣鬥爭。共産黨人堅持與群眾打成一片,時時刻刻為群眾謀利益,贏得了民心,老百姓都願意跟著你。國民黨失敗的根本原因就在於脫離群眾,失掉了民心。
今年將公佈6萬名
山東根據地烈士名單
齊魯晚報:根據地建設是我黨的傳統,在山東表現尤為突出。
徐步安:對。羅榮桓是從中共蘇區過來的,懂得這一套,他不僅在山東搞根據地建設,後來到東北繼續搞,很快就發展起了百萬大軍。
山東根據地的貢獻很多。一個是出兵最多,1945年8月山東的八路軍正規部隊約27萬人,佔到八路軍總數的四分之一,地方武裝還有50萬,民兵自衛組織一百五十來萬。為什麼後來的解放戰爭山東出兵那麼多,就是抗戰打下的基礎。去到東北的11萬多人中,山東就貢獻了6萬多。
再一個貢獻就是培養了大批的幹部。1955年授銜,山東出來的將軍數量相當大。此外,山東各地貢獻了大批糧食、軍用品等。
齊魯晚報:山東抗日根據地建設,有哪些還可為今天所借鑒?
徐步安:民主、幹部作風、懲治貪污腐敗都有借鑒意義。當時老百姓不識字,沒選票,就用“豆選法”:前面坐一排候選人,每人背後一個碗,老百姓往碗裏丟豆子,誰碗裏豆子最多,説明老百姓支援,他就能當選。
齊魯晚報:關於八路軍山東根據地的研究,還有哪些重點和難點?
徐步安:我們正在整理一份6萬山東抗日根據地烈士名單,準備正式出版。另外,目前我們主要側重與八路軍有關的史料整理和研究,對於當時山東的日偽軍、國民黨等的研究還是弱項,希望有更多的人士參與到山東抗戰史料收集和研究中來。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