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1933年影片“神女”修復版上映 採用數字轉碼(圖)

時間:2014年05月13日 14:18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國電影資料館《神女》放映現場,由中國愛樂管弦樂團全程現場配樂。

  門口停著3輛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最時髦的箱型汽車,阮玲玉頷首低眉的大幅海報一路從大門貼到內場。4月22日,北京,中國電影資料館,拍攝于1933年的經典影片《神女》在此上映。沒有對話、又極少字幕,阮玲玉在大銀幕上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讓一切“盡在不言中”。但放映現場並非悄寂無聲,中國愛樂管弦樂團全程現場伴奏,音樂幾近完美地配合著故事情節的推進,如果刻意忽略臺前的樂隊,如同影片“原配”。

  作為第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展映影片,《神女》由中國電影資料館(以下簡稱“電影資料館”)和英國電影學院共同修復。兩場放映,1000多張單價高達180元和200元的票全部售罄,這在以學術放映為主的電影資料館是難得的盛況。老電影修復,這項聽上去隱秘而偉大的工作,也由此進入觀眾的視線。

  怎麼修:數字轉碼,膠片不死

  在《神女》正式放映前,有一段修復前後的對比,觀眾可以明顯地看到,電影畫質的清晰度、明暗、色彩等均有變化。雖然看上去只是微調,但對電影修復工作者來説,這是一項浩大的工程。

  老電影是膠片電影,隨著時間流逝,不可避免地出現霉變、污染、脫色、閃爍、丟幀等損傷。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沙丹向中國青年報記者介紹,電影修復分兩種:如果保存狀況尚可,就做普通的修護;如果情況不妙,就需要逐幀精緻修復。就後者而言,一部90分鐘的膠片電影,約有13萬幀畫面,一個“熟練工”一天只能修復200幀,即需要近兩年時間;而電影資料館館藏的華語電影有兩萬餘部,僅1949年以前的故事片就有400多部,以現有的人力物力,每年也就修復一二十部。

  時間緊,任務重,“修老的,修好的,修能修的”,就成了老電影修復排序的三要素。沙丹説:“修老的,是根據電影拍攝時間,分為待修復、亟待修復等幾個等級;修好的,是考量其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修能修的,是出於現實的考慮,有的膠片損傷嚴重,現階段技術水準不及,只能暫時擱置。”

  “修舊如舊”是老電影修復最理想的狀態,然而隨著當年電影工作者的過世,今天的工作人員越來越難知道這些電影最初的模樣,於是只能按照現代人的審美進行修復。為了追求更好的效果,有的經典影片一修再修也是常事,此次上映的《神女》就是今年的第二次修復版。

  電影資料館最初著手修復工作時,主要是將膠片電影轉成數字格式,這樣既保護了膠片母本,也便於交流利用——現在的電影院幾乎都是數字放映。國際上還有一種反向的操作——把數字電影再轉成膠片保存。

  被稱為“好萊塢20世紀80年代四大導演”之一的馬丁·斯科塞斯,在20多年前成立了一個電影基金會修復電影。他曾説:“數字材料是脆弱的,需要規律地從一個格式遷移到下一個。説到老電影,你還得保持它們的本來面目,應該用膠片保存。”

  沙丹説:“數字電影雖然好用,但很難保證50年後還能被讀取,而每一次技術升級帶來的轉碼就又是一項費時費力的工作。膠片則比較穩定,就像圖書館藏的紙質書,上面的每一個圖像都是實實在在的。”

  2012年4月,國際電影資料館聯合會首次在中國召開年會,並展映了130部“珍寶級世界動畫電影”。該聯合會有一個宗旨:膠片不死,勿毀它們。

  在1910年代到1930年代初,中國曾經有過20年的默片黃金時代,可惜這些膠片大部分已經遺失。因為早期電影使用的硝酸底片十分易燃,片子檔期一過,往往並不精心保存,大部分都在電影院火災時燒燬了。沙丹説:“膠片是一種‘遺産’,即便有了數字版也要好好保護,毀了就再也無法複製。”

  誰來修:國家為主,各界進入

  “支援電影修復的資金有3個來源,一是國家出資,二是企業出資,三是真正熱愛電影的人成立的基金會出資。” 沙丹説。

  電影修復耗資巨大而物質回報甚少,所以主要是政府出資,中外概莫能外。2007年,“電影檔案影片數字化修護工程”在電影資料館全面啟動,至今國家已撥款3.7億元,完成了約7000部電影的數字轉碼和210部電影的精緻修復。

  此次《神女》的修復展映與以往全靠國家不同,它引入了拿督黃紀達基金會的資金。該基金會的宗旨是“通過文化藝術創新項目建立中國與世界之間的橋梁”,這也是它第一次與電影資料館合作。其創始人黃鈴玳爵士夫人透露,以《神女》為開端,將陸續挑選15部女性題材的經典電影進行修復,並赴歐美展映。

  其實,早在2011年的第1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一個與企業合作募集資金的國産電影修復計劃就做了這方面的嘗試,當時計劃在3年內修復10部老電影,每部投資10萬美元。

  沙丹介紹,美國、英國有一些學校開設了類似電影保護的專業,但在中國還未成體系。“電影資料館現在的修復工作大部分是數字修復,所以人員主要來自電腦係。我們也在實踐中,培養專業的膠片修復人才。義大利的博洛尼亞電影資料館開設有電影修復課程,我們也把工作人員送到那裏學習。”

  沙丹透露,電影資料館除了自己的修復團隊,還與一些民間的公司有合作。“光靠我們自己的人遠遠不夠,外包是正常現象,有的國家還會把修復工作外包到全世界。”

  修完後:修它,更要用它

  從2011年11月起,修復完成的電影數量已能維持常規放映,於是電影資料館在每週三開設“國片專場”,成系列地放映國産老電影,票價僅10元,不過除了資深影迷,一般觀眾並不多,600座的放映廳往往空了大半;而其他日子放映外國電影時,儘管票價漲至20元,還是會吸引較多的“文藝青年”。

  然而,此次放映《神女》,一部老古董的國産默片,票價不菲,竟然全部售罄,這是電影資料館迄今為止賣的最貴的單場電影門票。放映開始前一個小時,場外就已人頭攢動,熱鬧程度不亞於明星見面會。

  除了女主角阮玲玉的號召力,很多觀眾也是衝著中國愛樂管弦樂團的現場配樂來的。放映默片時,現場配樂不可或缺。據説美國在默片的黃金時代,電影業是雇傭樂隊最多的行業。隨著有聲電影興起,現場配樂不可避免地衰落。《神女》當年的電影配樂已經無從知曉,所以這次邀請了作曲家鄒野重新譜曲。鄒野説:“為了還原舊上海的聲音風貌,我在配樂中引入了江南民歌和越劇、滬劇的曲調。”放映結束後,觀眾對現場的視聽效果以掌聲作出了評價。

  黃鈴玳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説:“現場配樂現在歐洲比較流行,它的精彩之處就是‘現場’,因為每一場都可以根據當時的時間、天氣等狀況不斷調整,讓觀眾有不同的感受。”她透露,《神女》的現場配樂版,不僅會在倫敦、巴黎等城市巡迴放映,還將錄製成音像製品,在全世界銷售。

  形式上的新鮮感為老電影帶來了年輕觀眾,也為更多“養在深閨”的影片如何重煥生機提供了思路。沙丹説:“修復老電影,一方面是為了搶救檔案,但更重要的是,修它是為了用它。不應讓它繼續待在庫房裏,而應該讓更多的電影觀眾看到,並在世界範圍內進行文化傳播。電影資料館現在和國外很多機構都有合作,出版音像製品、在海外的電影節放映等手段,也都在嘗試中。”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