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曾盛極一時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終於有了最新動向。昨天,“漢聽”導演組對外宣佈,目前第二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已結束海選,進入正式錄製階段,並將於今年暑假期間登陸央視綜合頻道和科教頻道週末黃金檔。
其實,第二屆“漢聽”的開局並不順利。以第一屆“漢聽”為起點,去年電視熒屏曾掀起一股“文化熱”;可轉到今年,這股熱潮似乎正在逐漸冷卻。“早在去年做‘漢聽’時我就很謹慎,當時一批文化類節目有了一定影響力,其實都是靠社會話題來推動的。到了第二屆,‘提筆忘字’的話題已經不新鮮了,節目自身的看點和創新才是關鍵。”關正文作為《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兩屆節目的總導演,毫不避諱地坦陳今年“收視壓力不小”。
“雖然去年‘漢聽’總決賽的收視率是2.6%,超過了同期《中國好聲音》總決賽的2.3%,但是‘好聲音’的收視率最高到過2.7%。從廣告來看,第二屆‘漢聽’目前所有的廣告收入是1億多元,‘好聲音’今年的廣告已經超過13億元。”關正文坦言,“這是市場對娛樂節目品種的認同,它告訴我們文化類電視節目不是最有市場的,其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他甚至提到目前正在央視播出的《中國成語大會》,雖然同為“漢聽”團隊製作,但這檔節目收視低迷。關正文認為,這其中有先天的原因,“從成語使用的普及程度來看,它就沒有漢字天然的熱度”;同時也有播出平臺的限制,“上週末挪到央視綜合頻道播出後,收視有了明顯的提升,在週日晚同時段節目中,微博討論量衝到了榜首。”
“今年第一、二季度播出的文化類節目,其實收視都不太理想。”關正文承認,這表明國內電視人在電視節目形態的創新上其實並不是太在行,但他也指出,創新不應該僅僅局限在節目樣式上。“不能總是指望引進國外的電視模式,難道只有給觀眾一個完全沒看過的新節目才叫創新嗎?”有過多年文學編輯經驗的關正文,提出了自己困惑多年的一個問題:“單是從題材突破上,為什麼這麼多電視臺,卻做不好一檔高收視的讀書節目?”
雖然總導演對第二屆“漢聽”的收視預估非常謹慎。不過,在節目創新的層面,節目組還是做了很多的努力。央視科教頻道總編、“漢聽”總監製金越表示,今年“漢聽”的海選階段歷時5個月,開展初賽4700余場,涉及全國34個省市自治區、1700個城市、30000所學校,參與海選人數超過1200萬人,“不管是從參賽規模、參與範圍還是影響上,都超過了迄今為止的任何一檔電視節目。”
除主賽場之外,今年“漢聽”還首設“成人體驗團”,與學生賽場同步進行,體驗團的實時結果會計算成“成人聽寫率”,作為評價社會聽寫水準標準的一個參考。據導演組透露,雖然今年的題庫難度相對加大,但從目前錄製的情況來看,在成人聽寫率不足10%時,參賽的初二學生們依然挑戰成功。“節目中的這些中學生就是在樹立標桿,他們的存在告訴我們,到底在書寫漢字上,我們能達到怎樣的水準。”金越説。(記者 李夏至)
相關新聞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
推出系列圖書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組昨天與接力出版社舉行簽約儀式,節目組將《漢字聽寫大會》相關圖書作品首次授權接力出版社出版。該系列圖書計劃于7月面世。
據介紹,該系列圖書將以中學生為核心讀者群。系列圖書擬從漢字書寫、漢字學習兩方面入手,再現《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文化意蘊,並將“漢聽”中出現的漢字文化、漢字知識、漢字規律逐一分類展示。同時還將以板塊化呈現方式,將“漢聽”節目中未及呈現的專家精彩點評、選手學習秘笈以及著名老師、學者、漢字研究者對漢字文化的獨到見解,一併匯入書中。
接力出版社總編輯白冰表示,此次出版社獲節目組獨家授權出版相關圖書作品,方便更多讀者在不插電環境下重睹漢字風采,重溫漢字神韻。(記者 路艷霞)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