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曾在《百家講壇》上出現的最年輕的男教授,酈波風趣幽默的風格、博古通今的演講贏得了大批粉絲。
在學校,他的課程是場場爆滿;在網路,一大批愛戴追捧他的學生給了他這樣的評價:“儒雅、風趣,他的每節課都像一首詩一樣”;在貼吧,他的粉絲有成千上萬,自稱為“荔枝”的他們,常常策劃給酈波驚喜;他被電視觀眾稱為“學術小生”……
近日,金陵晚報記者採訪了這位人氣超高的南京教授。
學生説他“每節課都是一首詩”
酈波的課程受學生歡迎是有原因的,他反對灌輸式的傳統課堂教學,他經常帶學生去南師大的“情人坡”看“蒹葭”、曾在秋風蕭瑟中為學生吟誦《逍遙遊》,也曾在講課講到興起之處站到課桌上為學生演講……
“我曾經在一堂酈波老師的公開課上被他邀請一起站課桌,在課桌上演講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那感覺,相當不一樣,鍛鍊了不少膽量。”南京師範大學漢語言專業一位學生告訴記者。
“個人上課的時候特別注重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課堂不只是老師的課堂,而是老師與學生們共有的課堂。在課堂上,不能調動學生們的傾聽慾望,你講得再好也是無的放矢。所以我上課的形式一般會比較靈活,有時會帶學生們到天地自然中去,有時會以某種活動的形式來串解授課內容,就算是在固定的課堂空間裏,我一般也不會只站在講臺前不動的。”
酈波曾經在錄製完《百家講壇》回寧後透露:“有好幾次,我在《百家講壇》講到得意忘形的時候,都忘了是在央視做節目,還以為是在仙林上課,所以差點就走下講臺來。不過節目錄到後來我漸漸也就適應了,因為畢竟是電視課堂的形式,你跑來跑去的,人家也不好拍。”
酈波的授課很有風格,興起之處他會吟詩作賦。
教授的愛好:簫劍詩書
如今的走遍全球的儒雅教授小時候卻很調皮,“在鄉野中長大,跟隨父親的部隊住在鄉下,和小夥伴們爬上幾尺高的圍墻,健步如飛,打野兔、夢想做燕子李三,心中毫無畏懼和膽怯,也萌發了將來要學武術的想法。”酈波在採訪中對記者説。
酈波承認,到現在除了講課,最喜歡的還是武術和音樂,而他練習武術已經長達20多年,在南京高校比賽中得過兩次武術冠軍。
“生命中最快樂的階段除了童年就是大學,大學四年看了一千多本書,平均一天多一本書。大學是如此豐富的生命過程,那時每天早晨帶一壺水,在食堂買幾個饅頭,埋頭苦讀直到很晚;週末或者假期就去打工,曾在兵器廠打工,還在兵器廠為自己‘定制’過一件‘冷兵器’——一支銅簫中套藏著一把劍。”
運用打工和平時積攢下來的錢,攢夠了就去遊歷天下。有時為了出去遊歷、有時為了看書,酈波在大學期間也逃過課。“到現在,我一直對我的學生就是這樣的要求:蹺課只有兩大正當理由:親近自然和看書。但是我兒子現在不敢蹺課,有一次我想帶他出去玩,讓他跟老師請個假,他不敢。相比之下他們的童年太可憐了。”
“個人認為對人生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大學四年,一年一兩。大學是重塑自我的過程。我身邊認識的很多好友,我親眼看到他們的人生因讀書而改變,不是因為文憑變了,而是因為氣韻變了。拿亦師亦友的主持界名人孟非和汪涵來舉例,他們就是因讀書而改變的典範,也都是好書之人。”
在大學校園裏,酈波愛書是出了名的,上學的時候他借書最多,後來工作了還有圖書館的工作人員統計後告訴他,他的借書量也是最多。就連日後真正出現在他生命中的那個女子,也是在圖書館遇見的,酈波在採訪中透露。
教授眼中“最好的愛情”
“我沒看過《來自星星的你》,我跟裏面的教授肯定也沒法比,但是我經常給學生們的愛情經歷出謀劃策。”酈波謙虛道。酈波曾經出版過《五代前的那些愛》、《宋元明清那些愛》等歷史愛情題材書籍,也曾在《萬家燈火》講過《愛情更要愛自己》、《傳世經典 傾城之愛》等專題。作為對愛情如此有研究的教授,他的愛情觀又是怎樣的?
“最好的愛情,不是眼睛盯著對方,而是兩個人看向同一個方向,做有理解,有包容,有韌度、有張力的彼此,價值觀有共鳴是幸福。比如瞿秋白、楊之華夫婦的愛情故事。”
當問及他與太太之間是否就是這樣相處時,酈波表示:“她非常低調,也不太願意我多講這一塊。她不願意,我就不多講,這也算是婚姻中的尊重吧。”
“有朋友曾問過我,是不是經歷過許多感情,愛情經驗特豐富?我認為,一個人不可能實踐所有的愛情,但有一顆心,可以去感悟所有的靈魂。我每講一次歷史愛情,都要把自己沉浸在歷史故事中好幾天,所以受到感悟。”
愛情是甜言蜜語,婚姻是五味雜陳。對於婚姻,曾在講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故事時酈波感嘆:“男人就像女人手裏的風箏,風箏是屬於天空的,事業就是男人的天空,你不放他去飛,他就失去了作為一隻風箏的意義。要拴住天空裏那只拼命飛翔的風箏,錢、財、物都做不得線,只有你自己,只有你自己豐富的內涵與情感,才是那根細細的,卻又是堅韌的線。”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