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波士頓交響樂團時隔35年再訪華(圖)

時間:2014年04月04日 09:13 來源:東方早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1979年3月,波士頓交響樂團首次到訪中國,圖為時任指揮官小澤徵爾(中)與中央樂團在首都體育館進行聯合演出。

  2014年5月,時隔35年的波士頓交響樂團再次蒞臨中國,現任指揮官馬澤爾(右)將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帶來格林卡、拉赫瑪尼諾夫和柏遼茲的作品。

  “別看洛林·馬澤爾這兩年來得次數多,不太有新鮮感,但每次他帶來的團都是真的好啊,讓人不得不來捧他的場。”東方藝術中心總經理林宏鳴曾打趣説。的確,英國愛樂、芝加哥交響到慕尼黑愛樂,隨馬澤爾大師到訪的每一支樂團都因其出眾的特質令人印象深刻,而堅信“古典音樂的未來在中國”的大師也承諾“會帶更多的好團來給中國樂迷聽”,於是下個月,我們又要見到馬澤爾了。不過比起指揮,更值得期待的,是已經整整闊別35年的美國名團波士頓交響。

  5月4日,波士頓交響樂團將在東方藝術中心與洛林·馬澤爾指揮演出格林卡《魯斯蘭與柳德米拉》序曲、拉赫瑪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和柏遼茲《幻想交響曲》。

  被音樂總監病情“耽誤”的樂團

  1979年,波士頓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訪華之旅由小澤徵爾指揮,在上海和北京舉行了的四場音樂會,在當時可謂盛況空前。之後,1999年小澤徵爾帶領樂團的亞洲之行差點又來到中國,卻因南斯拉伕的戰爭止步于日本。

  但即便如此,中國樂迷對波士頓交響也從來不會陌生,畢竟是與芝加哥、費城、克裏夫蘭及紐約愛樂並列“美國五大團”的優質聲音,其深厚而極具張力的弦樂也常常令人在唱片中對其心嚮往之。樂團創立於1881年,最初接連由幾位德國指揮家調教,因而養成了較為純正的“德奧風格”傳統並一直延續下來,這在美國樂團中並不多見,之後經歷前蘇聯指揮家S。庫謝維茨基時代,拓展了俄羅斯體系音樂的訓練,演奏水準有了極大提升。1949年C。蒙赫接任音樂總監,任職期間帶領樂團演奏大量現代作品,並豐富了樂團的法國作品曲目,使得樂團的發展進一步全面與完善。1972年起,小澤徵爾擔任音樂總監並與樂團簽訂終身指揮合約。波士頓交響也在小澤徵爾時代真正開始聲名鵲起、蜚聲國際。

  然而,相比其他幾支美國樂團,波士頓近來巡演寥寥。其中原因,一方面是由於樂團在當地的演出檔期就已飽滿,考慮到樂團擁有自己的音樂廳,如果展開大規模巡演,需要另找一支樂團來填補檔期,再加上巡演成本高昂,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另一方面,樂團經理馬克·沃爾普也承認,是因為“過去幾年藝術總監萊文的身體狀況不太好,不適合做巡演”。

  説起音樂總監的病情,也的確是“耽擱”了樂團好幾年的痛。2007年,音樂總監詹姆斯·萊文腎臟發生癌變,當時他身體一側的腎臟被摘除差一點就耽誤了樂團當年樂季的開幕。2010年,終身指揮小澤徵爾罹患食道癌,與波士頓長達三十多年的緣分也大受影響;2011年萊文背部受傷讓他再度淡出樂壇,並辭去了波士頓交響的音樂總監一職。之後樂團音樂總監的職位空缺長達3年,直到今年終於由年輕一代指揮中的佼佼者安德里斯·尼爾森擔綱第15任指揮。年輕有為、充滿活力的尼爾森今年9月將奏響樂團新樂季的開幕音樂會。西方各大主流媒體均對尼爾森將開啟怎樣的“波士頓新時代”表示了關注。而沃爾普也透露,在不久之後,尼爾森將帶領樂團進行全球巡演,“下一次來中國不會再等35年這麼久。”

  此次馬澤爾與樂團的合作則頗有淵源。波士頓交響樂團小提琴手丁欣回憶,有一次因為萊文的身體狀況欠佳,就是由馬澤爾臨時來接替指揮貝多芬的曲目。“那場音樂會的音樂簡直棒極了。那時我懷胎九月,我的寶寶都興奮地在肚子裏不停地動。他是一位令人難忘的指揮。”

  波士頓樂團的中國情緣

  當年小澤徵爾曾在回憶文章中寫道,“當我抵達北京機場時,我開始有些擔憂。擔憂是因為我有著一張東方面孔——一位出生在中國的日本人——我理應與中國有著很親密的關係,而作為一位西方音樂的代表,我又肩負著很重大的責任,需要我去完成。”而這位指揮家的確為樂團和中國之間建立起了深厚的聯繫。

  當年隨團來華的樂手中還剩10位如今依然在團裏演奏,低音提琴首席拉瑞·沃夫(Larry Wolfe)便是其中之一。至今沃夫還保留他當年在中國購買的剪紙、明信片以及與中國樂手一起排練的照片。“當時我們很難用語言溝通。但是只要我演示了動作我們就能彼此理解。説音樂是國際語言也許有點老掉牙了,但作為演奏員我們的確有自己的語言。每個人也都有屬於自己的音樂笑話,我們還能互相講笑話。”這次5月的中國之行,讓沃夫滿心期待,他説一定要見見自己的中國學生家長,再好好看看這個“當時所有人都穿灰色衣服”的國家。

  此外,樂團中還有不少中國樂手期待著此次隨團回鄉“探個親”。黃思敬是首位加入波士頓交響樂團的中國小提琴手。1989年從茱莉亞音樂學院畢業後就來到樂團的他,如今在樂團已經演奏了將近25年。黃思敬的父母都是上海交響樂團的樂手。1979年小澤徵爾帶著波士頓交響樂團到上海交響樂團排練時,他們就在現場。“當時我12歲,記得上海交響樂團的排練廳很小,沒有座位可以讓聽眾坐,我就站在排練廳的外面聽。”一年後,黃思敬便跟隨父母移民美國,自此二十多年沒有再回過中國。有趣的是,當年那個站在排練廳外的12歲小男孩在10年後進入了這支樂團,還跟這位西方世界少見的亞裔指揮同臺演出了13年;而35年後,他會帶著父母,跟著同一支樂團重返故鄉。而波士頓樂團的豎琴首席周黎的父母當年也是樂團北京之行的見證者。

  原中央音樂學院提琴教師丁欣1999年考入波士頓交響樂團後曾經對一年超過180場、平均每週4場音樂會的節奏感到相當的不適應,但是正是因為這樣密集的演出,讓她的舞臺經驗不斷提高,“中國的音樂訓練給我的小提琴演奏技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不得不承認,我在音樂理解和演奏上的成熟度是加入了樂團後不斷提高的。我學到了很多。特別是我有機會能夠見到許多之前只能在唱片中聽到的演奏家,這真的讓我感到非常不同。”而不同的音樂家合作擦出的火花也是丁欣認為樂團最有魅力的地方,“雖然在樂團已經待了15年,但因為每星期我們都有不同的指揮和獨奏家,讓我得以一直學習。一個樂團就如一個人一樣,會有超常發揮的時候,也會有面臨挑戰的時候,因此每天都有新鮮感。” 記者 陳晨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