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藝術市場亂象:有專家因鑒定獲幾十萬評估費

時間:2014年03月18日 09:35 來源:齊魯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從去年開始,《功甫帖》真偽之爭就沸沸颺颺,幾個月仍懸而未決,在各方爭論和博弈之下,這一作品的真偽和作品背後的糾紛更為撲朔迷離。《功甫帖》事件已從一件書法作品的真偽之爭演變為引起廣泛關注的公共話題,鑒定的“艱難”過程讓人充滿疑慮。而中國藝術品市場上的“真假”鑒別,已經成為社會難題。據統計數字表明,目前能夠在市場流通的齊白石作品總量不會超過1萬件,而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齊白石作品上拍量約2.5萬件,遠遠超過真品存世量。像黃胄、陸儼少、張大千、傅抱石、程十發等近現代名家、大家作品,作假者更是比比皆是,甚至有人斷言,流通于市場上的名家作品,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贗品。就連新近莫言在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後書法作品不斷升值,他也坦言坊間流轉的以及在多次拍賣會上出現的莫言書法大多非真品。眾多的“羅生門事件”已讓中國書畫市場面臨空前的誠信危機,贗品事件頻發考問著書畫藝術品市場:藝術品的真偽究竟是誰能夠説了算?

  筆者在走訪拍賣鑒定機構時了解到,正常情況下鑒定往往不是“一錘定音”的事情,而是需要一個論證的過程。鑒定的專業性很強,需要考證、甄別複雜多樣的因素,難以一次性得出準確結論。在這種情況下,權威專家也並非萬能。有的專家受鑒定水準和眼光所限,從而把假説成真,將真説成假,也有的專家通過日後豐富閱歷知識,本著對收藏負責的態度,推翻之前觀點的事情也時有發生。所以,文化藝術品鑒定需要長時間的論證,才能意見趨於一致。

  但是,當下市場假貨充斥,中國的文物、書畫鑒定顯現出窘困、缺失的狀況,恰恰與藝術品鑒定者的職業操守缺失有直接關聯。以2011年鑒定專家為自製的“金縷玉衣”做鑒定,稱其為“罕世珍品”並開出了24億元的天價評估為例,在鑒定過程中,專家甚至連“金縷玉衣”的玻璃罩都沒打開,只圍著玻璃櫃子看了會就做出了判斷,紛亂過後,這些專家則獲得了幾十萬的評估費。這些鑒定專家受金錢、人情和權勢的左右,有意將假説成真,或將真説成假,在金錢和利益面前,失去了良知、人格和職業道德。而市場中大量存在的偽專家學者,更是打著國家部門的旗號開鑒定證書,靠僅有的一點理論知識收取鑒定費,自身並無多少鑒定功力,嚴重干擾了市場秩序。當前,鑒定法律法規嚴重空缺,國家幾乎沒有配套的文物鑒定規章制度和管理機構,缺乏法律層面的規範和成熟的市場秩序,鑒定專家的資質、鑒定程式法律責任的空白,更加劇了市場亂象。

  又是一年“315”,如果説在喧囂浮躁的市場中,以自身經驗為準繩的鑒定體系已經瀕於瓦解,我們更呼籲從事藝術品交易的各個環節嚴守行業自律,科技、法律手段的儘早建立、完善。只有細心求證,去偽存真,遏制制假、售假、拍假氾濫的現象,才能還書畫藝術一個高雅純正的境界,引導大眾的收藏行為回歸理性。  (東野升珍)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