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調查稱四分之一看過“舌尖”的觀眾不知其是紀錄片

時間:2014年03月12日 14:13 來源:遼寧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中心近日發佈了《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報告結果顯示,2013年,中國生産紀錄片約1.1萬多小時,市場總收入增幅為128%。不過,高增幅的背後卻難掩紀錄片發展之困。

  調查結果表明,紀錄片的公眾認知度仍處於較低的水準。課題組在北上廣三個城市的調查數據顯示,48%的公眾不知道紀錄片,28.3%的公眾近半年內沒看過紀錄片,只有6.9%的受訪者半年裏看過10次以上。有四分之一看過《舌尖上的中國》的觀眾不知道它是紀錄片,甚至把它歸為電視節目、電視劇甚至電影。

  令人欣慰的是,《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捕捉到一股新鮮的力量,那便是網路新媒體自製的微紀錄片。

  微紀錄片是一種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並對其進行藝術的加工與展現,以展現真實為本質,並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的電影或電視藝術形式。

  微紀錄片用微電影的語言,記錄現實社會生活的片段或再現真實的歷史。真實是微紀錄片的核心價值。它的時長為5-25分鐘,適於電視、網路、手機、流媒體傳播。

  微紀錄片較以往的傳統紀錄片最大的不同是,微紀錄片更具有草根性、原創性。微紀錄片繼承了電視紀錄片和紀錄電影的特點及主要元素,有看點,有較高的藝術性和真實性,加上電視、網路、流媒體都能播放,並且可以像《舌尖上的中國》一樣,多集拍攝和播出,因此,受眾率不會很低。

  去年12月,百集微紀錄片《中國詞兒》開始拍攝。它選取了“五四”以來曾經影響中國人政治社會生活的100個詞語,通過當事人的親口講述和現身説法,以影像故事的形式講述了這些詞語背後的100個中國故事。

  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中心主任張同道認為,來自政府、媒體和民間三個層面的合力,會在未來改變紀錄片的發展趨勢。□本報記者/楊 競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