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人藝版《請你對我説個謊》劇照
2月23日,北京國話先鋒劇場,由遼寧人民藝術劇院出品的小劇場話劇《請你對我説個謊》圓滿完成了全國巡演北京站的演出。製作人林紅智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這部小劇場情感話劇,對於林紅智、對於遼寧人藝都有著特殊的意義——這是林紅智第一次以製作人的身份進行藝術創作,也是遼寧人藝建院30餘年首次嘗試製作人制運作的劇目。
轉變思路並不容易
D·H·勞倫斯説過:“我相信我的劇作會有觀眾,只要能找個人把他們趕進來。”勞倫斯要找的那個人,就是製作人。在戲劇藝術發達的西方國家,製作人制早已是戲劇創作的常規方式;在中國,經過10餘年的探索和發展,製作人制也已經成為上海、北京等地專業院團和全國各地民營團體將作品推向市場的成功手段。
2014年初,遼寧人藝經過審慎的調研和週密的策劃,終於開始了製作人制的嘗試。“製作人制在國內許多院團中已經非常成熟,遼寧人藝其實一直也有嘗試的打算,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做成。去年底,劇院領導特意到北京人藝和國家話劇院進行了深入調研,終於做出了決定。”林紅智説,遼寧人藝的劇目一直以嚴肅的主旋律、“文件戲”為主,這些劇目多是在大劇場演出的大戲。連小劇場劇目都很少創作的劇院,轉變思路進行創作制度上的創新,並不容易。
據林紅智介紹,遼寧人藝實行的製作人制和其他劇院的方式並無二致,都是以嚴格按照市場規律運作為主旨,以製作人為核心,從劇本到演員、劇場、宣傳,都由製作人進行選擇,劇院不再一味地投錢,而是參照“無息貸款”的方式將經費借給製作人,在製作人的市場化運作下實現盈利。
第一次要走得穩些
新的制度一齣臺,馬上得到了遼寧人藝創作者們的積極響應。很快,6份可行性報告交到了劇院藝委會,等待藝委會的審查和最終決定,這其中就有林紅智對於創作《請你對我説個謊》的設想。
林紅智是遼寧人藝的“老人”了,一直從事音樂創作,經常出現在遼寧各大晚會的主創名單中。在院團工作多年,各種資源都不缺,林紅智對當好戲劇製作人並不擔心。對於經常讓製作人撓頭的劇本問題,林紅智也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妹妹林蔚然是優秀的青年劇作者,創作過京劇《少年馬連良》,話劇《馬路上的天使》、《秘密》等優秀作品。
在林蔚然的幾部作品中,林紅智“要”來了《請你對我説個謊》。
《請你對我説個謊》是一個講述丈夫、妻子、第三者——所謂的“小三”之間感情糾葛的劇本。沒有複雜的人物關係,沒有驚心動魄的場景,沒有上綱上線的道德批判,更沒有時下流行的誇張惡搞,談笑間,《請你對我説個謊》已獲得第四屆老舍文學獎優秀戲劇劇本提名獎、第二屆全國戲劇文化獎編劇金獎暨原創劇目大獎、首屆北京優秀小劇場劇目展演優秀劇目獎暨編劇金獎等獎項。
而林紅智選擇這部作品的主要原因是,劇本是相對嚴肅的,沒有惡搞的成分。“第一次嘗試,我還是想走得穩一些。”
事實證明,林紅智對於劇本的考慮是正確的。在6份可行性報告中,《請你對我説個謊》是唯一一部過審的劇目,其他報告未審核通過的理由恰恰都是劇本問題。
之後,林紅智為了遼寧人藝版的《請你對我説個謊》請來了國家話劇院著名導演吳曉江。吳曉江開玩笑説,接這個戲是因為“不得不接”。“遼寧人藝的領導來國話調研的時候,我跟他們介紹了一些經驗,也表了態,説以後有什麼事儘管招呼。所以當他們找到我,而且説投資很少、條件不好的時候,我也不好意思不接。”
真正讓吳曉江動心的,還是劇本自由的題材和獨特的結構讓吳曉江覺得“能玩得起來”。“這個戲,並沒有先入為主的對第三者進行道德評判,而是從第三者陶樂絲的角度來設想自己可能遇到的情況,就像陶樂絲在‘扮家家’,很有意思;陶樂絲由3個演員共同扮演,這不僅可以使角色的色彩更加豐富,演出樣式上也更加活潑,玩起來應該很高興。”
但當吳曉江帶著遼寧人藝的5個演員一起“玩”的時候,他發現了問題。“這5個演員雖然都是青年演員中的骨幹,但是演這樣重的角色的機會非常少;他們從來沒有演過這樣風格的作品,這麼活潑的角色,這麼強的假定性,這麼多的與觀眾交流的需要……我只能努力幫助大家完成。”
在“玩”的過程中,吳曉江不僅在幫助演員找感覺,也在幫林紅智找感覺。“第一次當製作人,發現這真的是一件難心的事。我每次工作到深夜的時候,都會看到吳導在微信朋友圈轉載的《製作人誕生記》這樣的勵志文章,他在用他的方法鼓勵我,我也通過這些文章學習了很多。”林紅智對吳曉江非常感激。
出人意料的開門紅
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遼寧人藝版《請你對我説個謊》終於在1月4日進行了遼寧首演。雖然由於沒有合適的小劇場,該劇只得在大劇場演出,卻出人意料地獲得了很高的票房,也讓遼寧人藝對於製作人制的推行更加有信心。
之後,《請你對我説個謊》受邀在第五屆山東國際小劇場話劇展演壓軸演出,不僅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同時獲得了優秀劇目獎、最佳表演獎、優秀表演獎等6項大獎。
“北京,必須要來,就算賠本賺吆喝也要來,這是我們的態度,也是我們的心願。”在林紅智的積極運作下,《請你對我説個謊》終於在2月12日至23日,進行了北京站的演出,票房不錯。
希望每個人放平心態
第一次當製作人,林紅智最大的感觸就是累。“前期準備、排戲的過程都很累,但最累的還是劇目推廣階段。”
雖然辛苦,但林紅智摸到了些門道。“這部戲,劇院以無息貸款的方式借給我們40多萬元。在實際運作過程中,我發現這些錢並不夠,所以在製作下一部戲的時候,我會提前到市場上找一些投資,在立項階段就爭取解決資金缺口。”
而最讓林紅智頭疼的,是劇院其他部門之間協調不順暢。“劇院是第一次嘗試製作人制,大家都很陌生,都在摸索。在與院裏各個部門協調溝通的時候,我明顯感覺很吃力。劇院需要一套成熟的運作流程和體系。”
林紅智遭遇的麻煩,也恰是吳曉江看到的問題。“遼寧人藝對這個事是支援的,但是仍有不同的聲音,有些人甚至覺得這就是承包,是個人掙錢的事,這樣理解顯然是不對的。我希望大家能把心態放平,劇院既然批准了項目,就要對製作人和劇目進行資金等方面的支援,不是耳提面命地要求製作人要怎樣做;製作人制的劇目應該更加貼合市場,以市場規律進行製作和運作,而不是跟隨以前劇院的製作方式。”
根據林紅智與遼寧人藝簽訂的合同規定,還款50%之後,就能著手進行第二部戲的運作。林紅智已經躍躍欲試。記者 劉 淼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