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起鐘鼓樓,南至永定門7.8公里的中軸線彩色實測圖今起將由故宮博物院與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共同啟動,計劃在2015年10月前出版。
上午,故宮研究院發佈了11項科研與出版項目計劃。包括故宮藏先秦有銘青銅器研究項目、“故宮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整理與硏究”項目的啟動及《故宮百科全書》的編撰。
看點 中軸線彩色實測圖整理 將於2015年完成
1
“這是埋沒了近半個世紀的重要文獻。”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這樣評價中軸線的實測圖。他表示,這套資料非常珍貴,但之前一直放在庫房中。
據故宮研究院院長鄭欣淼介紹,故宮博物院與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今天正式啟動《北京中軸線彩色實測圖》整理項目,計劃在2015年10月故宮建院90週年前由故宮出版社出版面世。
這是在中國傳統文化視野下的關於建築圖學的整理與研究,對於北京“皇城”核心軸線建築群的保存、修繕、復原有著不可替代的指導意義。
據了解,這批實測圖共約600余幅。1941年,為避免北平古建築被炮火焚燬,營造學社社長朱啟鈐委託建築師張鎛主持,歷時四年繪製了北起鐘鼓樓、南至永定門的中軸線主要建築實測圖。這是20世紀40年代北京中軸線建築最大規模的一次工程測繪,系統地將北京城中軸線建築從南到北逐一測繪下來。單霽翔介紹,當時為了測繪,搭起了專業的腳手架。
其中,宮苑廣場有總平面、總立面和總剖面;單體建築都有平面、立面、剖面和大樣圖;所有圖紙均按設計圖的標準注有軸線、局部、外包三套尺寸。既有空間構成表達,也有總立面的渲染。全部數據均按不小于1/50的比例尺,用墨線或彩色渲染在60×42英寸的高級橡皮紙上,圖紙完整、數據精確、製圖精美,堪稱中國古建測繪圖范,對於研究中國古代城市佈局、傳承建築設計理念具有科學價值。
這批圖紙原藏于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上世紀60年代,國家將其中與紫禁城建築有關的300余幅圖紙調撥給故宮博物院。
看點 2萬餘片“沉睡”甲骨重見天日
2
據統計,世界現存殷墟甲骨共有13萬片。其中,故宮博物院所藏甲骨總數,20世紀60年代調查粗估有22463片,佔世界現存殷墟甲骨總數的18%,僅次於國家圖書館和臺灣歷史語言研究所,屬於世界第三大甲骨收藏單位。但是,故宮博物院所藏的甲骨,在《甲骨文合集》僅著錄1440片,絕大部分沒有整理出版。今天起,故宮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的整理和研究將正式啟動。
據了解,故宮博物院所藏甲骨來源主要分為國家轉撥、私人捐贈和院方收購三方面。轉撥有加拿大人明義士舊藏甲骨,捐贈有馬衡、李紹白、薛貴生等舊藏甲骨,收購有上海謝白殳舊藏甲骨。其中,明義士原藏于華語學校的2萬多片甲骨,構成故宮博物院的主要收藏。
“故宮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整理與硏究”項目是由古文獻研究所牽頭負責、組織協調。此外,按照國際學術發展趨勢,故宮研究院準備搭建開放型高端平臺,引進或聘請院外甲骨專家參與整理硏究工作。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此前殷墟甲骨這批文物一直“沉睡”在庫房中,此次研究將使其“重見天日”。
看點 兩岸故宮攜手研究院藏銘文青銅器
3
現已知流傳至今的古今中外先秦有銘青銅器資料約有1.5萬件,北京故宮現藏1600件,是目前存世博物館中收藏最多的。
故宮博物院的藏品以長銘重器居多,其中包括食器、酒器、水器、樂器、兵器、雜器等品類,商、周、春秋、戰國時代系列完整為其特色。
該項目難度大,任務重,週期長。為取得清晰的銘文資料,該項目要求重要銘文要進行X光掃描成像,北京故宮尚有大批器形資料需重新安排圖像攝影。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該項研究還將與臺北故宮攜手合作。據統計,臺北故宮藏有銘文青銅器440余件,有毛公鼎、散氏盤、宗周鐘和近年新入藏的子犯編鐘等長銘重器。
兩岸故宮核心藏品原屬一家,互補性強,許多成組、成對的器物分藏兩地。北京故宮提出兩岸故宮合作,對兩千余件青銅器及其銘文做綜合考察與研究,寫出新的銘文考釋,這一提議已得到臺北故宮的積極回應。
下一步將如何合作,還要進行具體的溝通、協商。
其他亮點
故宮博物院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揭牌
《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竹簡》第柒卷首發式(記者 趙穎彥)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