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轉星移,日月沉降,地上的草木枯榮,容顏幾度改變,但是天空中“弧矢星”的樣子一直沒有變。因為它的存在,揮公得以姓張,連現在姓弓的人,都稱自己是揮公後人;因為姓張,隻身在外的張姓人做生意時得遇貴人;濮陽的張姓人,還獨創了“太極弓”。 記者李笑凡郭清媛
你從哪來?你的家族有哪些故事?歡迎和我們互動!
弓姓故事
姓弓的人也是揮公後代
看了河南商報的報道,有個弓姓人坐不住了,他打來電話説,他們家族也是揮公(黃帝孫子)的後代。
他説自己叫弓玉虎,是弓氏聯誼會的會長。“當年,揮公的後代有的以‘弓長’為姓,就是張姓;有的就以‘弓’為姓,這就是我們的祖先了。”
鄭州有個弓寨村,位於惠濟區。“我們弓寨村有6000多人,5000多都是弓姓。”弓玉虎説,他們家族的族譜,在明代初期的戰亂中遺失,又在康熙年間重新開始編纂,“算到我這一輩,已經是第15代了。我算是輩分大的,我們村還有第26代的呢。”
而這個弓寨村,也很有“來頭”。弓玉虎説,村子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了,現在村中還保留有明朝時期建的“客屋”。“每年農曆三月三,我們就在老‘客屋’裏舉辦祭祖儀式,為後代祈福祈願。”而族中活動不止這一項,“新中國成立前,村裏每到正月初七,還要搭臺唱戲,祭拜火神爺。老人們説,過去我們村子的規模,比康百萬莊園大得多。”
弓家定居鄭州,也有個故事。弓玉虎説,他們有位祖先曾在元朝為官,生有三個兒子,因受奸人所害,老大改姓為龔,老二改姓為宮,老三逃到山西臨汾,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仍舊保留弓姓。明朝時,老三的子嗣隨著人口遷移的大潮,就來到了如今的弓寨村。“現在全國弓姓人口有20來萬,別看人少,但分佈很廣,黑龍江、遼寧、河北……連臺灣都有弓姓人。”
千百年來,弓家也出了很多名人。比如明代鄭州十六進士裏,就有弓家人。他名叫弓省矩,字從心,號梅峰,明熹宗天啟五年(西元1625年)進士。初授內閣中書舍人,曾出使高麗(朝鮮),不辱使命,後任吏部職選員外郎。
因“張”得福
結識同姓夥伴,生意步步高
1993年的4月,剛過而立之年的張獻文嗅到了改革的春風,他從濮陽市清豐縣一個政府部門中辭職,準備“下海”。
張獻文説,廣東是一個吸引他的地方,他覺得那裏的機會很多,就義無反顧地過去了。初入廣東,作為一個不算年輕的新創業者,他吃了所有該吃的苦,喝白水啃乾糧充饑,在廣東的夏天忍著高溫幹活兒。
經過20年的奮鬥,現在的張獻文在廣州當地有了自己的企業,他的石油買賣做得很有成就,每當説起他的成就,他就會感謝另一位在廣州的本家老闆。
這位也姓張的老闆,叫張玉山,是張獻文在2007年的一次業務合作中認識的,當時張獻文十分相中張玉山企業的一塊樓盤,但這塊樓盤已經被其他人先盯上了。
“就是因為我姓張。”張獻文説,當張玉山得知他也姓張后,業務洽談進度快了許多,他們也很快成了好朋友,在此後的接觸中,二人也比較投緣,所以那塊樓盤因為姓氏以及二人的交情,就被張獻文拿下了。
同時,張獻文還因為張玉山的牽線,認識了張氏宗親會的人。現在事業有成的張獻文,盤算著要制訂一份大計劃,那就是盤活張氏的文化産業。他從文化、旅遊、休閒度假等領域,為位於濮陽的揮公園提出了一整套引資方案,個人每年還為宗親會出錢出力。
“你問我為什麼這麼做?”張獻文説,“我只是覺得,人不管漂泊到哪,都應該有根,不要忘本,要記得自己從哪來。”
小知識
不僅有太極拳 還有太極弓
來,大家看看這個“張”字,由弓和長組成,這個起源於天上、因為弓箭形狀而生成的姓氏,還有很多和“弓”有關的小故事呢。
今天,咱們來説説“太極弓”。在河南濮陽張氏發源地,有很多太極弓的愛好者,這是一種和太極拳結合的健身運動,在濮陽,很多太極弓愛好者都會操練35式太極弓。濮陽的太極拳愛好者在長期的練習過程中,巧妙地將濮陽縣的弓箭文化與太極功夫結合、創新,融入了許多拉弓射箭動作,創作了太極弓。
在2013年第七屆中國焦作國際太極拳交流大會上,中華張姓祖根地濮陽推薦參賽的集體項目“張姓太極弓”受到了國際太極拳專家評審團和觀眾的高度贊同,得到了9.15分的高分,排名第二,喜得銀牌。
據了解,“張姓太極弓”是由中國濮陽張姓研究會和濮陽龍都太極拳協會共同發起創建的體育文化項目。該項目把弓箭文化和太極文化進行了有機的結合,把弓箭的蓄射與太極拳的陰陽開闔融為一體,讓觀眾看起來賞心悅目,讓表演者輕鬆自如,開了濮陽體育文化史的先河。
祠堂對聯
九居世澤;百忍家聲齊家公藝;治國子房——典出張公藝“百忍”故事
梧雨鳳苞潤;松風鶴韻高——採用清代詩人張問陶自題聯
落日平原縱馬;秋風古道題詩——採用現代國畫家張大千1981年撰書聯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