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區報駐臺記者 葉紅梅 文/圖
出捷運(地鐵)淡水站,沿淡水河岸走7分鐘,穿過鱗次櫛比的“大腸包小腸”、“烤鳥蛋”、“酒煮螺”……等煙火氣誘人的招牌森林,“有河book”的小小藍色店招從二樓悄然挑出,不留心,一定錯過這家號稱“全臺灣風景最美”的獨立書店。
“來的都是熟客,或者是從網路上‘認識’我們找上來的。很多作者也喜歡選我們這裡作新書發佈會。”老闆詹正德告訴記者。僻處新北市淡水區,深藏在一連片的小吃店中,卻能吸引各地的作家和讀者慕名前來,二樓書店有河book被業界視為臺灣獨立書店的代表之一,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目前臺灣獨立書店的生存狀態:小小門面,專精於某一類書籍,在鬧市喧囂中彌散安靜書香,成為一處文化地標。
艱難與堅守:個人志趣VS文化生態
以文學、電影為主打特色,有河book所收詩歌類書籍號稱“全臺最全”。老闆詹正德感嘆:“堅守8年,如今客源、營收基本穩定,可以養活我和太太兩人了。”
詹正德(網名686)是影評人,他的太太隱匿則是詩人。8年前,兩人厭倦了要面對挑剔的老闆和客戶的日子,分別辭去廣告創意和美術設計的工作,遷居淡水區,找到這間有一個正對著淡水河、觀音山無敵美景小露臺的二樓鋪面,“賣自己喜歡的書,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開獨立書店,“熱情是起點。然而所謂的熱情,其中有一半是盲目。我們也就是在這樣天真浪漫、自我感覺良好的情況下,不顧明眼人的勸阻,一頭栽進了這個其實我們並不了解的行業。”老闆娘隱匿回憶道。
此處風景很美,生存卻不容易。遠離臺北的文化中心,淡水河旅遊區熙來攘往的遊客,“100個不會有一個上來”,卻會來一些在兩口子眼中顯得粗魯的客人,大聲説話,大力翻書然後挑剔書的品相要求打折。8年,書店經歷過嚴重虧損,要借錢維持的慘況,並一度有過收起不做的念頭。“但是,關了書店我們又能做什麼呢?還能回到過去那種上班的日子嗎?”詹正德笑笑説道。
今時今日,網上購書如此方便快捷平價,像誠品一類的大型書城則以全方位的書店、影院、購物、餐飲、休閒服務來滿足民眾,店面逼仄容量有限的獨立書店除了寄託開店者的文青夢,是否還有存在的社會價值?
市場的自由選擇也許能從一個側面説明獨立書店存在的價值。8年過去,有河能夠“穩定”下來,隱匿説,是因為“有許多好得不似人間應有的客人”,每年加入付費會員卻堅持用原價買書,為兩位店主人出謀劃策自營出版彌補虧損……就為了保有這家書店,讓他們隨時來淡水都有地方可以逗留。現在,有河book已是遠近聞名的一處文學聚落,不少作家、詩人喜歡來此借場地辦活動,“高峰期各種講座最少一週一次。”詹正德説。
臺灣地區文化事務管理部門負責人龍應臺認為,社區街角邊上的獨立書店能提供給讀者完全不同於網路書店和大型連鎖書店的感受,“獨立書店散播著國民美學的種子”,大人、小孩固定到社區書店看書、買書,生活的情感很強烈,老闆認識他的每一個常客,知道他們的需求,“但是透過網路買書,就少了背後的人情味兒。”
而獨立書店也是眾多非主流書籍、新人新書、自編刊物以及文創産品的寄賣場所,“少了獨立書店,他們將失去接觸讀者的一個重要渠道,這對文化出版生態保持多樣性非常不利。”臺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理事長陳隆昊表示,他所經營的唐山書店同時代售學生社團或個人的出版物及文創品。
互助與他助:抱團取暖VS文化扶持
“這幾年獨立書店的經營非常非常困難。”臺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秘書長廖英良經營東海書苑已經19年,他最不願意看到的場面是,顧客進門翻書,然後用手機把封面拍下,再到網上書店下單。“因為獨立書店規模小,書的進價可能會比電商貴1倍,沒辦法公平競爭。”
抱團取暖成為業者互相的必然選擇。臺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在去年3月成立,由獨立書店業者和支援者們組成,除了團結起來共同跟出版社談進書價格,還積極向各界推廣獨立書店文化,編制獨立書店地圖,讓讀者可以方便地找到身邊的獨立書店。
臺灣文化事務管理部門也在去年推出了一系列扶助獨立書店的計劃,包括“文創第一桶金”計劃,鼓勵青年回鄉創辦獨立書店,“因為隨著網路購書、電子書的步步威脅,臺灣已有許多鄉鎮,甚至連一間兼賣圖書的文具店都不復存在了。”臺灣文化事務管理部門媒體公關組的許珮茹告訴記者,去年就有8家創業書店獲得了每家50萬新台幣(約10萬多元人民幣)的補助,包括桃園平鎮市開在稻田旁的晴耕雨讀小書院、臺中沙鹿專攻兒童閱讀的桃樂絲童書坊、花蓮秀林開給原住民青少年的雨果部落書坊等。該計劃同時還招標組建“陪伴輔導團隊”,對書店創業中的困難隨時輔導。此外,運營中的書店也可向有關部門申請專項補助,用於寫作、出版、講座等活動。管理部門期望透過補助,鼓勵實體書店成為社區閱讀、本土創作及多元文化發聲場所,把書店經營成社區裏的小小文化中心。
品格與專精:行銷定位VS差異消費
日前閉幕的2014年臺北書展,首次推出獨立書店展區,來自臺灣地區北、中、南的10間獨立書店,展示各自精選出的100~200本書籍,組合成一間實體書店“我們的書店”,形象而具體地向讀者呈現獨立書店的文化深度。
在折扣上無法跟網店競爭,在品種齊全上無法跟誠品競爭,獨立書店的撒手锏就是“專與精”:女書店專攻女性主義書籍及出版;東海書苑以文史思想類讀物齊全見稱;舊香居是人文藝術類舊書業的翹楚……此次參展的10間獨立書店所側重的主題涵蓋臺灣文史、歷史思想、社會科學、環境農作、旅遊飲食、文學、詩藝術、童書與繪本等,一般網路書店上不容易接觸到的冷門書籍對小眾讀者具有超強魅力。
獨立書店的魅力由經營者的個性與品位決定。有的業者認為,獨立書店也是一門生意,需要“放下身段”,在書店供應咖啡和輕食,成為慣用的彌補虧損的辦法。“到最後書反倒成為陪襯了。”有河book的老闆詹正德對此有所保留,他覺得加入餐飲會佔據太多的精力,所以他的書店只提供簡單的咖啡與茶,重點還在尋找合適的書籍。
有河book的老闆娘隱匿則認為,書店繼續開下去,要靠“愛和想像力”,從開業第一天,她和朋友們就在書店那面朝向淡水河與觀音山的落地玻璃門上寫詩,此後陸續來訪的詩人、作家接力寫下自己的詞句,詩句隨著晴雨日夜的改變而改變,客人以不經意的一蹭,讓詞句變化,也參與到創作中。“玻璃詩”成為有河book 獨具文化意味的一景,100多位詩人、作家的創作則結整合兩本“玻璃詩集”,2009年出第一本,定價686元新台幣(約人民幣150元),“現在已經賣絕版了。”去年9月再出第二本,定價499元新台幣(約人民幣100元),首印1000冊,“賣得很快。”自營出版成為有河book重要的營利點。
面對低折扣網上書店和電子閱讀的雙重擠壓,存活下來的獨立書店大多以堅守品格的原因得以逆風生存。舊香居是一家有著40多年曆史的舊書店,主營文、史、哲、藝術、古舊書等。2003年,老闆吳雅慧從父親吳康輝手中接過書店,和弟弟吳梓傑經營至今。姐弟倆堅持蒐集專業、有品質的圖書,目前有約12萬本書提供給讀者。在這裡,有張愛玲、胡蘭成、余光中、黃春明、陳映真、董橋等名家作品的各種版本,其中不乏初版孤本。“我們的定價肯定比原價高好幾倍,這樣可以保證書能去到真正的愛書人手中。我們的老顧客從世界各地來,並不計較折扣。”吳雅慧告訴記者。
高品質的展覽與講座,也是舊香居讓書迷趨之若鶩的另一特色。近10年來,該店已舉辦過約70場講座與15次展覽,如“清代臺灣文獻資料展”、“三十年代新文學風華:中國新文學珍本展”、“張大千畫冊暨文獻展”、“墨韻百年·臺灣抒寫:名人信札手稿展”等,“本事·青春:臺灣舊書風景展”則正在進行中。
“我們不把書店當成單純的買賣場所,更重要的是傳播文化。”吳雅慧説。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