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智效民的新書《民國舊夢》,近期由新星出版社出版。2月22日,智效民、丁東、張鳴、馬勇等幾位歷史學者做客騰訊書院共話“民國舊夢”。談及現在熱門的“中國夢”,智效民認為,獨立的人格是實現中國夢的一個基礎。
智效民90年代中後期開始,擺脫研究歷史課題的束縛,進入民國題材的隨筆寫作,第一本書《心理的單間》出版時他已51歲。之後他的《胡適和他的朋友們》《八位大學校長》《長袍與牢騷》等相繼出版,頗受業界關注。今年出版的《民國舊夢》,是智效民的第十本書,該書從當下國人的困惑和希望出發,回顧了蔣廷黻、胡適、傅斯年、張學良等民國時期政學兩界人物的夢想、作為和言論。
智效民在序言中寫道:“在我的記憶裏,好像始終生活在一個與時俱進的夢想之中,以至於常常分不清是夢是幻、是睡是醒。”對談中,提及這種狀態,智效民自我調侃説:“我個人的夢想就是早點從夢境中擺脫出來,看看現在我們需要做些什麼。”
談到“民國夢與中國夢”的關係,智效民説民國時代“是知識分子的黃金時代”,那個時代知識分子都是在世界公認的,可以在國際舞臺上對話的。現代社會如果想要實現“中國夢”,智效民説:“我們這個社會要想和文明接軌,關鍵不是國家怎麼樣,是我們自己怎麼樣,這樣國家才有希望。”(記者田超)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