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月21日,《紐約時報》以“中國小説家筆下的隱密世界”為題,報道了浙江省作家協會主席麥家。麥家的小説《解密》美國版,將於3月18日上市。《解密》是麥家第一部長篇小説,講的是“密碼戰士”為信仰奉獻的故事。這是在本省作家“走出去”工程裏,交出的一張漂亮成績單。
去年12月27日,《紐約時報》記者趕到杭州採訪麥家,這次的報道,則結合“斯諾登”事件,強調了作品的現實意義。
此前,這本即將面世的書,也受到諸多外國媒體的好評。
可讀性和文學色彩相容並包,從一種類似寓言的虛構故事延伸到對真實諜報世界的猜測中,結局是全文最夢幻並令人稱奇的一部分。 ——《華爾街日報》
《解密》是一部讓人沉迷並愛不釋手的非同尋常的小説。 ——《獨立報》
《一個中國諜戰小説家筆下的秘密世界》
麥家,中國最暢銷的間諜小説家和前軍人,多年來一直都在書寫著秘密。他在作品中所描述的秘密世界是大多數中國人並不所知的,外國人更是一無所知。
隨著斯諾登新聞事件的發生,人們對麥家的作品又有了新的認識和感受,其現實意義不容置疑。
在杭州城西的一處山居寓所裏,麥家在午餐時分接受了我的專訪。談話剛剛開始,他就直言不諱:“我覺得這個世界充滿了秘密,人們都非常謹慎隱秘。人類是非常注意保護自己的動物。真理和謬誤有時竟可以如此地混淆不清。”
麥傢具有一種隱秘的氣質。“我有輕度的社交恐懼症。”他説。這位作家今年50歲,已是知天命之年,在他17年的戎馬生涯中,相當一部分時間在不為人知的秘密情報部門度過,與密碼專家打過交道。然而小時候,他常被別的孩子欺負,那時候的他把圖書館當作自己的天堂。這一點很像他推崇的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後者一生都在圖書館裏流連忘返。
小説《解密》的主人公容金珍,是一個出身於聲名顯赫的家族但患有自閉症的數學天才,他的天賦和生理缺陷的雙重性全在於那標誌性的巨大頭顱之中。這個人後來被機密部門招募, 負責破解兩組高級密碼——紫碼和黑碼。在這場充滿智力絞殺中,孤獨、迷失乃至最終的瘋狂都在容金珍的命運中交織糾纏。
容金珍和斯諾登是一個硬幣的兩面,麥家説:“斯諾登也好,容金珍也罷,他們都是被上帝拋棄的;坦率説,斯諾登揭露的不是美國的醜,而是當今世界。這個世界被科技綁架了。”
《解密》是麥家第一部長篇小説,出版于2002年, 之後一發不可收拾,接連出版了《暗算》、《風聲》、《風語》三部曲以及《刀尖》。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在一次接受採訪時説:“我時常覺得偵探推理小説有一個麻煩,就是只有數學的精神,沒有人性的情懷。但是,麥家的作品既有數學的精神,又有人性的情懷。”
哈佛大學東亞係教授王德威説:“西方讀者將可能在中國式的間諜故事中發現,刺探、加密和陰謀自古以來就一直是人類世界的一部分。麥家筆下的英雄都是偶然的個體和存在,即使真有其人,去探索真義,那也僅不過只是管中窺豹而已。”
麥家坦言:對於人性,他是一個悲觀主義者!
王德威教授認為麥家的文學風格“混合了革命歷史傳奇和間諜小説,有西方間諜小説和心理驚悚文學的影響。”
當兵的時候,麥家盡可能讀可能讀到的書籍,而儘量少做與軍事有關的事。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他去西藏生活了三年,其中花了整整一年時間都在反覆念一本書:博爾赫斯的短篇小説集《沙之書》。麥家也熱愛文學大師弗蘭茲·卡夫卡和斯特凡·茨威格的作品。他説:“我喜歡茨威格是他寫那些愛幻想的人物,因為我自己也不是那種很正常的人。”後來,他離開了部隊,成為了一名專業作家。
從備受欺辱的孤獨童年起,麥家將內心的恐懼都寫成了日記,累計達36 卷。“我確實在與社會脫離的環境中長大,”他説,“有堵無形的墻包圍著我,我非常的自閉。但這種離群寡居的生活讓我變得強大。我住在我想像的國度之中。”
這正如在中文版的《風語》中,有張麥家的照片,他每天在杭州植物園堅持慢跑,在他的腳下有著被自己親自踩出的一條道路,下面的註釋是:“喧囂最終是我們共同的敵人!”。
“文學的意義永遠高於政治,”他在接受採訪時説。 ——《紐約時報》(有刪節)
通訊員 張愉 首席記者 王湛 綜合報道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