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金華2月20日電(見習記者 胡豐盛 實習生 奚金燕)婺劇與黃大仙文化是浙江金華兩朵燦爛的文化奇葩。記憶微瀾處,國家總理周恩來曾讚婺劇《僧尼會》將“小和尚演活了”。然而隨著時代的潮起與潮落,如今,婺劇和其他中國傳統戲劇一樣,面臨著人才短缺、傳承乏力的困境。
在金華,每逢節慶,大街小巷、廟宇祠堂總會響起曲聲陣陣。古老的韻腔、俊美的扮相、誇張的表演……這就是婺劇,迄今已有400多年曆史,擁有800多個大小劇目,3000余首曲牌。
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曾這樣讚過它:“京劇的前身是徽劇,京劇要尋找自己的祖宗,看來還要到婺劇中去找”。
2008年,婺劇還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然而,名人和“非遺”的點綴並沒有讓婺劇迎來春天。在金華兩會期間,該市文聯主席、政協委員王亦平表示,如今,金華婺劇也和國內各地的地方劇種一樣,面臨著後備人才缺乏、繼承乏力的現實問題。
“以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浙江婺劇團)為例,儘管它的人才梯隊建設一直做得很好,但演員中大多是從職業學校、農村劇團、省外武校等不同途徑招收的,沒有經過正規的婺劇專業訓練。”王亦平表示,很多傳統的婺劇表演技藝和特色正在慢慢消失,影響了婺劇藝術的傳承和發展。
享有“婺劇搖籃”之稱的金華藝術學校也未能倖免這樣的尷尬,金華藝校校長、政協委員張建敏表示,近幾年來,該校婺劇專業招生狀況並不理想,特別是優秀苗子招收困難。
而另一方面,近些年,各劇團紛紛來校要人,然而僧多粥少,供不應求,學校因畢業生少而無法滿足劇團需求。許多婺劇專業劇團人才青黃不接、陣容不整、行當不全,有些甚至連正常的演出都難以為繼。
“學費昂貴是最大問題。”張建敏表示,該校是六年制中專,學生六年下來費用要十萬餘元,而一些具備藝術天賦的孩子因家庭經濟困難而無法就讀。
據悉,為保護和扶持地方戲曲、解決戲曲後備人才的培養問題,浙江省已經為越、昆、紹、甌等劇種戲曲學員打開了綠燈,實行免費入學的優惠政策。
婺劇幾百年來的發展,都得益於演出與傳承,只有汲取新鮮的的“活水”,才能釀出婺劇的“美酒”。王亦平建議,金華市政府也應儘快出臺政策,安排專項資金加大對婺劇後備人才培養的扶持力度,給予婺劇專業的學生免除學費。(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