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錢文忠談猜謎:考的是生活閱歷與文化掌故(圖)

時間:2014年02月19日 14:42 來源:烏魯木齊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國謎語大會》掀起了一陣“猜謎”風。

  《中國謎語大會》最近在央視連播3天,掀起了一陣“猜謎”風。與去年紅紅火火的《漢字聽寫大會》相似,《中國謎語大會》也憑著中國文化這張大牌,跳脫出娛樂致死的窠臼,讓熒屏綜藝“玩”出了新內涵。

  有意思的是,猜謎過程中,選手的正確率並不高。文化學者錢文忠日前在受訪時分析説,猜謎語相較于漢字聽寫又多了一份開放性與活學活用的思維運作,猜的是謎,最終考的卻是生活閱歷與文化掌故。

  猜謎這一傳統娛樂形式已漸漸小眾

  中國素有猜謎的傳統。美學家朱光潛曾評論説“:中國的謎語可以説和文字同樣久遠。”可見“猜謎”這一藝術形式與中國文化相得益彰的關係。然而由於各類娛樂手段的豐富,猜謎這一傳統娛樂形式已經漸漸小眾起來。最近隨著《中國謎語大會》的熱播,又將“謎語”推到了人們面前。

  如“遇水一片汪洋,逢木可聞花香,打一個字”,“成年後走出峻嶺,打一山名”,“匈奴困蘇武,打一古代劇作家”,引起不少觀眾的興趣。除了一些經典的古謎外,在節目中更是出現了不少“熱詞新謎”,央視主持人郎永淳、恒大足球隊、新浪微博、QQ等都成為了讓人苦思冥想的謎底。隨著《中國謎語大會》的熱播,節目中的各個謎語成為不少人茶余飯後的新談資,更有家長細心地將謎面記下,耐心地教給孩子。

  值得一提的是,與《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相似,《中國謎語大會》的參賽選手們同樣以初

  中生為主,而後者的命中率卻遠遠低於前者。第一期節目中,題目的正確率剛剛超過50%。“不知醫藥何來,忽然沉疴脫體,打一西漢人物”,選手給出的答案卻是略顯無厘頭的“胡可”,而涉及到“墨鬥”、“溜三絲”等詞彙,小選手們更是有些不知所措,直言“聽都沒聽到過”。

  功夫在謎外,知識儲備才是第一位

  據節目組介紹,《中國謎語大會》的選手們雖然只有十幾歲,卻都是猜謎高手,他們中有的從小接觸燈謎,有的是學校燈謎社的社長。而此前,更有消息稱,為了能在首屆謎語大會中拔得頭籌,選手們也在賽前接受了專家的系統培訓。但是從現場效果來看,選手們的表現卻並沒有如《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那般驚艷。有人將原因歸咎於選手上臺後的緊張,也有人直言50秒思考時間過於倉促,而題目的難易程度也存在極大的差距。

  錢文忠認為,這些謎語本身具有極強的開放性與靈活性,而謎語的難度本身也是極其難以評判的。如不少人覺得簡單卻沒能答出的一道謎語:“天地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打一物”,錢文忠就覺得大有講究。“這題的謎面是中國第一首打油詩,作者也因此詩一鳴驚人,而被稱作‘張打油’。如果此前並沒有聽説過這首詩,光憑當場50秒的反應時間,很有可能會‘卡殼’”。而談到大家公認的難題“一言難盡打水滸一人”時,錢文忠表示:“這對於《水滸》相當熟悉的人來説可能不算太難,知不知道相關的歷史文化點是猜謎的關鍵。”

  而《中國謎語大會》評價嘉賓之一、中央民族大學副教授蒙曼則總結,猜謎涉及的知識面十分龐雜,因而如欲猜謎,功夫在謎外。“許多人都認為猜謎需要靠技巧,但是從比賽中不難發現,技巧其實是比較靠後的東西,而知識的儲備才是第一位的。”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