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即將蒸制的青海傳統蒸籠月餅。 羅雲鵬 攝
圖為青海傳統蒸籠月餅。 羅雲鵬 攝
中新網西寧9月5日電 (羅雲鵬)中秋節,青海人習慣稱之為“八月十五節”,當地漢族、土族和藏族在中秋之夜,通常有獻月餅、獻瓜果,賞月等活動,而購買和品嘗青海傳統蒸籠月餅也成為當地各民族群眾過中秋節的共同習俗。
在西寧市的一家饃餅店裏,從8月下旬開始,每天傳統蒸籠月餅銷量多則700個,少則200余個,有的市民甚至在半個月前就下了訂單。
據了解,傳統蒸籠月餅,分大月餅和小月餅兩種,均用扇蒸籠做。大月餅一扇蒸籠只蒸一個,小月餅根據蒸籠大小,一扇蒸蘢可蒸4-8個。
在青海,傳統蒸籠月餅製作工藝基本一致,均用色香兼備的苦豆粉(青海稱之為香豆)、紅曲、姜黃等,分別研細作為“色素”。將上等粉發酵後,揉好搟開,上面涂上一層清油,撒上一種“色素”,用手攤勻,把它捲起來,揉成圓塊,如此反覆3-5次,逐層加進,有時還加紅糖之類的糖粉。青海傳統蒸籠月餅出爐後五色俱全,芳香可口。(完)
[責任編輯:普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