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交流與合作

臺灣寫真:臺北街頭吹奏竹排笛的博士“天使”

2017年01月11日 10:47:0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臺北1月10日電 題:臺北街頭吹奏竹排笛的博士“天使”

  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陳林

  時下,在臺北街頭彈唱歌曲、表演舞蹈或是展示雜技,是一道常見的風景。

  穿白色西服、白色靴子,背著白色“天使翅膀”,身高一米八五的唐子騏,在人潮如織的臺北信義商圈吹奏竹排笛時,尤其引人注目。

  這位來自南投縣竹山鎮的教育學博士,到臺北街頭表演已七年,為的是推廣家鄉文化。

  唐子騏近日在臺北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分享他多年來為傳播家鄉文化所做的點滴。

  出生於1976年的唐子騏本科和研究生階段學的都是體育,但因酷愛音樂,大學時開始學習竹排笛,迄今已逾20年。

  博士畢業後,他回到盛産竹子的家鄉從事教育工作。在竹山鎮秀林小學擔任老師時,他積極推廣竹文化,曾獲評南投縣“SUPER教師獎”。

  有感於“推廣家鄉文化需更大平臺”,七年前他考取臺北街頭藝人執照,利用週末和寒暑假,到臺北街頭吹奏竹排笛。

  為規範街頭表演,臺灣目前有10多個主要縣市實行街頭藝人審議制度。臺北市從2005年開始實施,迄今有逾1400組街頭藝人取得執照。

  街頭藝人中,有人為理想,有人為生計。擁有穩定校園工作的唐子騏,為的是推廣家鄉文化。

  一到週五下午4點,結束一週教學任務後,他便將竹排笛、音箱、光碟等約70公斤重的設備裝上小推車,搭公共汽車,再轉乘高鐵、捷運,于當晚趕到臺北演出。

  “在臺灣,竹排笛是冷門樂器。”唐子騏説,初學者中有約一半人還未學成便想放棄。臺北較具包容性,他希望讓更多人接觸並喜歡上竹排笛。

  記者行走在臺北街頭,常看到吹奏薩克斯、彈吉他、敲爵士鼓等樂器的藝人,但吹竹排笛的,卻只見到他一人。

  他吹奏的音樂,既有《何日君再來》《小城故事》等臺灣經典老歌,也有《老鷹之歌》《此情可待》等歐美流行經典。

  唐子騏每天能吹奏12小時。他坦言,“街頭表演並非易事。音樂人習慣寬敞的舞臺和觀眾的掌聲,而街頭藝人面對的環境很不一樣。”

  七年來,他的街頭演出風雨無阻,嘗遍苦辣酸甜。每週到臺北的交通和食宿成本約兩三千元(新台幣,下同),但收入只能“看老天的臉色”。天氣好時一天數千元,天氣不好時甚至一天僅獲50元“打賞”。

  “在街頭表演,不是為賺大錢。”他向家鄉小朋友贈送樂器,向遊客贈送音樂光碟。但為節省開支,夜宿臺北時他選擇在每晚不到兩百元的廉價網路咖啡店休息,寒暑假則與家人租便宜的房子。

  常出現唐子騏身影的香堤大道,位於臺北知名商圈,當地民眾多,遊客也不少。有人向他報以掌聲,也有人對他投以鄙視的眼神;有人曾拿數十萬現金要幫他出專輯,也有人偷竊甚至搶奪他收到的賞錢。

  “既然選擇到街頭演奏,就要坦然接受一切。”唐子騏説,吹奏竹排笛能讓他忘掉煩惱。無論聽眾多寡,每曲結束時他總微笑鞠躬致謝。

  頻繁現身街頭,唐子騏受到越來越多關注,也獲得不少演出邀約。

  近年來,他用賺來的錢錄製了逾兩百首音樂並製成光碟,碟中還加入南投等縣市風光。“希望在傳播家鄉文化時,把臺灣美景也介紹給各地朋友。”

  做了多年推廣工作,已過不惑之年的唐子騏感慨,當下臺灣年輕人學習爵士鼓等外來樂器的居多,喜歡傳統樂器者較少。

  “這需要我們更努力推廣。”唐子騏説,有機會想帶家人週游世界,把竹排笛音樂帶到大陸和世界各地,“希望大家乘著竹排笛的翅膀,遠離城市的塵囂。”唐子騏説。(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