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華之聲“樂遊神州”春節特別節目《名人家裏菜,兩岸盡飄香》在京錄製。
你好臺灣網2月5日消息 (記者 雅萍)隨著愈來愈頻繁的兩岸旅遊交流,臺灣美食文化也成為兩岸同胞交流感情不可或缺的共同話題。在北京“飯前飯後”餐廳,每一位慕名而來的食客都可以深切感受到:“望得見寶島,看得到美食,更記得住鄉愁”。日前,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華之聲“樂遊神州”春節特別節目《“名人家裏菜,兩岸盡飄香”--你、我、我們的年夜飯》在這裡錄製,來自全國各地的十幾位旅遊達人、美食達人、攝影達人歡聚一堂,一邊品嘗兩岸“名人家裏菜”,一邊聆聽這些美食背後的親情故事。
楊媽媽肉臊飯。
“楊媽媽肉臊面”、“吳奇隆沙拉”、“安哥的胡椒雞”、“徐崢陶紅的雍和瑪瑙蝦”、“賴導聲川素豆腐”、“關家鮮燒黃魚”……面前這一道道好吃的菜肴都是兩岸明星們的家裏拿手菜。臺灣餐廳“飯前飯後”董事長張永忠先生動情地説,“萬貫家財,不如學做一道家常菜;用心烹制的菜品,傳承的是家裏的味道、維繫的是父母子女的親情啊。”
四爺吳奇隆的沙拉。
記者了解到,張永忠先生來自臺灣,秉承著“好東西要與好朋友分享”的理念,2005年春在明清兩代儲存皇糧與俸米的皇家糧倉——北京東城區的“南新倉”創立了第一家“飯前飯後”餐廳。一晃十年的光景,餐廳以其濃郁的臺灣文化格調和一眾名人家常菜俘獲著食者的心,店面也由最初的一家發展成了遍佈京城主要商圈的五家,還打造了對公眾開放的兩岸名人菜教學廚房,與美食愛好者分享舌尖上的那縷鄉愁。
臺灣民眾圍爐守歲的傳統年菜“全家福聚寶盆”。
張永忠介紹説,記憶中的臺灣傳統春節,就是一份濃濃心意的表達。全家人在熱騰騰的火鍋旁邊圍爐守歲,屋子裏飄散著各種食物的香氣,無論大人小孩都在除夕夜敘説著對來年的美好期許與祝福。他指著面前的“錦臻全家福”説,這個也叫“全家福聚寶盆”,是專門為春節年夜飯準備的一道大菜,聚寶盆裏融合了鮑魚、遼參、明蝦、扇貝、黃魚等18種主料另加12種輔料,歷經數道工序精製而成。製作前要早早熬製好特殊的醬汁,再將各種主料用醬汁分別腌制24小時,然後將所有食材用炆火煨至12個小時方可製成。食之軟嫩柔滑、濃郁葷香、卻葷而不膩、各料相互滲透,又保持各自香味,讓食者享受“在味覺中盪漾,在唇齒間留香”的人間美味。
此時,一道很下飯的“楊媽媽肉臊”呈現在大家面前,張永忠介紹説:這是一道聊起來讓人潸然淚下的家傳菜,創始人是臺灣第一位歌仔戲男小生楊懷民的母親。楊懷民年輕時全家移民美國,因喜歡演戲他獨自留在臺灣拍戲。他的媽媽每半年都回來看看這個小兒子,做飯給他吃,每次臨回美國前都會做一大鍋肉臊分成二三十份儲存起來,方便兒子拌飯吃。後來媽媽年紀大了,不能回來給他做肉臊了,但仍十分關心兒子,經常打電話問他肉臊還有沒有?楊懷民總説“媽媽別擔心,還有的。”原來他把最後一包肉臊凍了起來再沒有吃,因為他知道吃完這包就真的再也沒有了。如今,這道充滿濃濃親情味道的“楊媽媽肉臊”已被“飯前飯後”傳承下來,並傳遞給每一位在外的遊子。
“像這樣感人至深的故事,沁人心脾的美食,精心烹制的食材,在飯前飯後有太多太多,講一天一夜也不能分享殆盡,傳統佳節來臨之際,我們也在深深思考中國的年味是什麼、中國的年菜怎麼吃?我覺得,我們中國人的美食理念,除了最應景的食材,最漂亮的刀功,最花力氣的攪拌,最精心的烹飪,最耐心的烹調……其實,心意最重要、傳承最重要、感悟親情最重要!”
據悉,此次春節系列節目將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華之聲”除夕至初三節目裏播出。
[責任編輯:郜利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