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殿軍,93歲,東北抗聯老兵;黃開仁,93歲,川軍老兵;盧彩文,90歲,中國遠征軍老兵;李文仲,90歲,八路軍老兵;張殿國,89歲,東北抗聯老兵……
在年輕的時候,他們與日寇浴血奮戰,九死一生;現在,他們都老了,但他們卻有同樣忘不了的歲月,忘不了的人。他們的回憶匯聚在一起,就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就是一座中華民族抵抗外侮的血火豐碑。
清明時節,新華社記者走訪數位抗戰老兵,翻開塵封多年的記憶,尋訪那些早已遠去的英魂。
老兵説:抗戰極其殘酷,哪是什麼“神劇”?
黃殿軍是東北抗聯第二軍唯一健在的老兵。老人個子不高,身材瘦削,目光炯炯有神,留著長長的花白鬍鬚,讓人很容易就想像出老人當年的勃勃英氣。每次説到抗聯,説到當年打鬼子的情景時,他總要狠狠地罵了一句,他説自己對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已經深入骨髓。參軍後沒多久,就跟著楊靖宇司令打了一仗——攻打撫松三道廟嶺,黃殿軍説這是他記憶中打得最漂亮的一仗。
當時部隊裏應外合,衝進日軍兵營,舉著機槍就掃。日本兵還在抵抗,他最後扔手榴彈才把剩下的日本兵炸死,“那據點倉庫裏頭都是新槍,機槍就四十挺,楊司令打仗非常有戰術。”時隔幾十年,黃殿軍老人每次講述那次戰鬥經歷都有説不出的驕傲和自豪。
就是在那個慶祝勝利的晚上,是楊靖宇教了黃殿軍抗聯第一路軍軍歌,當時他學了三遍就會了,楊靖宇看他學得這麼快就説:“孩子,做個好宣傳員。”這句話,刻骨銘心。
1940年2月,楊靖宇壯烈犧牲的時候,黃殿軍和戰友們開始還不相信,因為日本人一直在造謠説“你們楊司令已經死了”,但沒多久楊靖宇又精神抖擻地出現在大家面前。抗聯戰士們都認為楊司令是打不死的,但這一次,他們在城裏看到了楊靖宇的頭顱被敵人挂了出來……回到藏身地,黃殿軍和戰友們抱在一起痛哭。
抗戰老兵們最反感的就是抗日“神劇”,在他們的記憶中,日寇窮兇極惡,抗戰艱苦卓絕,他們親歷了眾多殘酷的時刻:
黃開仁是四川省蒲江縣人,跟隨同是本縣的李家鈺將軍出川抗戰,擔任他的譯電員。1944年5月21日,河南省陜縣秦家坡旗桿嶺,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六集團軍總司令的李家鈺,率軍為大部隊斷後,猝不及防地遭遇了日本人的伏擊,中彈身亡。這是八年抗戰中繼張自忠在第一線督戰、死戰不退後第二位戰死的集團軍司令官。當時黃開仁就在李家鈺身邊,他還記得,李將軍殉國前最後一刻,還在指揮還擊。
老兵説:當年吃過的苦,後人難以想像
這些老兵,當年吃過的苦,遭受的磨難,是後輩難以想像的。
“當年真苦哇!”李文仲回憶説,“中國士兵裝備比日軍差,八路軍士兵條件更加差,很多人沒有槍,得從日本鬼子手裏搶,搶到槍也沒用,沒有子彈啊……”
在黃殿軍的記憶中,當年抗聯戰士們喜歡夏天,不喜歡冬天:“戰鬥是天天打,夏天的仗還好打些,因為日軍不敢到林子裏去,他去多少,都能把他消滅光。鑽樹林子他也鑽不過我們,俺們是在暗處,他在明處。冬天就不行了,冬天有雪蹓子,就不那麼容易了。頂上是飛機,地下是部隊,飛機一發現,日軍從四面八方往這發兵,目的是打包圍仗,俺們還就怕這個。一打包圍仗就得老大損失了,你得往外衝啊,衝就得有犧牲。俺們就得整天走,黑天白天走,邊走邊打。走一段留下一挺輕機槍,在這堵擊,敵人來了,機槍手打一頓槍把日軍都打死後才撤回來。俺們趁這個空才能做點飯……”
黃殿軍説,當年打仗吃飯是一大問題,夏天林子裏隨便找點什麼就能充饑,可是到了冬天,大雪沒膝蓋,走路都不方便,更別説是找吃的了,戰士們的腳印也常常暴露他們的行蹤。有時候只能煮煮幹硬的玉米粒,甚至煮沒去皮的穀子吃;沒住的地方,戰士們砍下松枝睡在上面,睡十幾分鐘就被凍醒了,又趕緊起來烤火,戰士們十有八九腳都有凍傷。老人傷心地説,由於環境的惡劣,傷病致死的戰士比因戰鬥而死的戰士還多。
張殿國是1945年1月1日參軍時,從長春到舒蘭走了一天一夜,從此開始了天天打日軍的生活。與他當年一起從長春出發參軍的共120人,經北戰南征最後活著的只剩4個人……
“冬天時,整天穿著羊皮襖,那時候,雪到腰那麼深,仗一停,大家抱著槍,在雪裏刨個溝,躺到雪裏就睡,聽到槍一響,馬上站起來就跑。”張殿國指著自己的手説,這手上的大骨節就是因為當年喝山裏的水喝的。
老兵説:軍人就得要血性,不能忘記這段歷史
在四川省大邑縣的建川博物館內,有一個抗戰老兵手印廣場,採用腐蝕鋼化玻璃的方式將手印呈現出來,目前已徵集到4000余名抗戰老兵的手模。建川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些老兵都已屆古稀之年,因此在留存手印時力度不夠,痕跡較淺;個別手印甚至還是趕到醫院太平間裏取的。但當年正是這樣的一雙雙手端起了土槍洋槍,揮動著大刀長矛,擋住了來勢洶洶的侵華日軍,力挽狂瀾。
幾乎每一位抗戰老兵,都有穿越死亡的生死經歷,都有對於中國民族侵略與反侵略史的深刻反思。
“騰衝城當年沒有抵抗,200多個日本兵沒費一槍一彈,就把騰衝給佔了……”盧彩文回憶後,一聲長嘆。
盧彩文軍校畢業後,曾在遠征軍第十一集團軍總部參謀處從事情報工作,經常和戰友們深入敵後蒐集情報,甚至還冒著生命危險策反漢奸,多次出生入死,備嘗艱險,“日本人是很殘忍的。我有一位從事諜報工作的同事被日軍俘虜後,日本人對他灌鹽水,肚皮都漲起來了,最後七竅流血而死。”
軍人,一定要有血性!
黃殿軍和張殿國,身上都傷痕纍纍:黃殿軍頭頂上的刀疤是和敵人肉搏戰時受的傷,眼角下的疤痕是彈片崩的;張殿軍身上的傷,是在與日本人拼刺刀時留下的,他説:“那時候真是咬牙切齒地拼,因為國恨家仇一起融入在其中,日本人的武器好,但我們是拼勇敢,拼命!”
李文仲也説,那時候參加八路軍,就沒想著能回來,“咱們不是不怕死嗎,什麼都硬衝,真的是不怕死!”
如今,健在的抗戰老兵越來越少,他們希望後人能夠記住這段歷史,記住父輩的付出,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要記住國家、民族和先烈的不易。採訪中,李文仲自言自語的一句話,讓人久久難忘:“我們那麼拼命,是為了什麼呀?你説,是為了什麼呀?”
在採訪中,盧彩文老人説:這段歷史很有意義,為什麼敗,後來為什麼又勝都很值得研究。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只有了解歷史才能避免戰爭,才能保衛和平。我們中國,為什麼當時會遭到那麼大的苦難,還不是因為積貧積弱;我們中國,為什麼能贏得勝利,還不是因為熱愛國家,團結一致,奮起反抗!
他一個字一個字地説:“中國人,要自強!要團結!要愛國!”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