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詩意中感知中國文化
我的中國文學“翻譯夢”在保加利亞索非亞大學讀漢學專業時就開始萌芽了。
2000年10月,進入大學第一個學期,我開始接觸深奧難懂的中國古代文學。那時我中文水準還很差,但也能感受到它的美妙,尤其是在讀唐詩的時候。每當讀到唐代五言絕句,我都不禁感嘆:僅僅20個字,是如何做到既能描寫遼闊風景、繪就奇妙細節,又能表達深刻感情的呢?
讀白居易的《池畔二首》,我從中領略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深邃思想與高遠追求。“竹少風來多”,簡單質樸的5個字概括了作者渴求脫離羈絆、解放精神的理想。吟白居易的《長恨歌》,讓我第一次接觸唐玄宗和楊貴妃故事和長篇敘事詩。此後,我將唐玄宗和楊貴妃之間迴旋婉轉的動人故事作為中國文學研究與翻譯的主要課題之一,並對中國歷史演變與文學創作間密不可分的關係有了新認識。我發現,詩歌在文學之外還有另一個重要角色——中國悠久歷史的一種精粹。
每次翻閱《長恨歌》,我都會發現新細節、獲得新感受,兩位主人公及其生活的時代躍然眼前。近20年來,我一直對這首詩的翻譯細節反覆推敲,有時以字面意思為重,有時以詩意為重,甚或以史詩風格、拼貼畫風格來呈現,將其譯成保加利亞語、西班牙語等不同版本。雖然如此,譯本也還是不能令我滿意。將更好的譯本呈現給西班牙語和保加利亞語讀者,讓他們通過閱讀經典的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來加深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的了解,是我孜孜以求的“翻譯夢”。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古代中國是這樣,當代中國亦如此。要了解一個陌生國家的文明,現當代文化是最好的起點。2009年,我來到墨西哥後,開始思考將中國現當代詩人及其創作介紹給西班牙語讀者,因此萌發了翻譯中國現當代詩歌的想法。我與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詩歌報》的翻譯坊積極合作,翻譯發表了10多位中國現當代詩人的作品。在與其他譯者不斷交流的過程中,我接觸到不同語種詩歌的不同風格和翻譯方式,積累了不少翻譯經驗,詩歌閱讀、篩選與翻譯的能力也逐步提高,具備了更加敏銳的直覺和語感。
近年來,我結識了越來越多的中國當代詩人,翻譯過30多位詩人的作品,他們詩歌中的靈感、對創作的追求令我驚喜與敬佩。我發現,中國詩歌不但文字優美、創作方式多樣,寓意也極為深刻。與這些詩人的交流讓我更全面地了解其人其作,進而了解今天中國人的思想、感情、生活與文化。2021年,詩人王寅、藍藍的中西雙語詩集在智利出版,這兩本書是我近年來最重要、最滿意的翻譯成果。兩位詩人有數十年的創作經驗,翻譯他們作品的最大挑戰在於遴選: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中文詩集,思考哪些作品最能展現作者的生活經驗和思想感情,又能吸引拉美讀者。
翻譯家要像外科醫生一樣,對心儀作品中的次要元素做出取捨,又要像畫家一樣,一筆一筆地描繪出詩歌的精彩面貌。翻譯是將詩人一生的經歷、情感與思想濃縮成一本獨立的、有説服力且有審美價值的新作品並向讀者呈現的過程。譯者要與讀者手牽手跨越作者幾十年的人生與創作歷程,這就是我的翻譯理念。讓詩歌拉近不同文化之間的距離,我的“翻譯夢”也在一步步實現。
拉嫡娜·迪米特洛娃,1979年出生於保加利亞,現任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語言、語言學與翻譯學院翻譯專業中西翻譯教授。她曾在武漢、南京留學交流,獲華中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學位,譯有中西雙語詩集《我的前生是一個補鞋匠》等,參與翻譯出版西班牙語版《中國當代中篇小説集》等作品。
《 人民日報 》( 2021年11月14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