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十四五”我國這樣繪製文化藍圖

2021-11-12 08:45: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11月9日,國家電影局發佈《“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對未來五年中國電影發展進行謀篇佈局。

  國家電影局:2035年建成電影強國

  《規劃》提出,將努力實現每年重點推出10部左右叫好又叫座的電影精品力作,每年票房過億元國産影片達到50部左右。此外,《規劃》還提出2035年我國將建成電影強國、培養造就一批世界知名的電影藝術家。

  造就一批世界知名電影藝術家

  《規劃》指出,“十二五”至“十三五”時期,我國電影發展取得豐碩成果,“十四五”時期,中國電影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中國電影已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體制優勢顯著,創作潛力巨大,産業基礎堅實,人才資源豐富,市場動能充沛,繼續發展具備多方面有利條件。

  《規劃》表示,展望2035年,我國將建成電影強國,中國電影實現高品質發展,電影創作生産能力顯著增強,彰顯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中國美學的精品力作不斷涌現,以國産影片為主導的電影市場規模全球領先,電影産業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培養造就一批世界知名的電影藝術家,中國電影在世界電影格局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大幅提升。

  每年推出50部票房過億影片

  為了達到“電影強國”這個遠景目標,“十四五”時期,電影創作生産將更加繁榮。在電影産量保持穩定的基礎上,實現品質顯著提升。重點影片創作任務如期完成,多類型多題材多樣化創作格局不斷完善,每年重點推出10部左右叫好又叫座的電影精品力作,每年票房過億元國産影片達到50部左右,廣大觀眾對國産電影的滿意度持續保持高位。

  在重點電影創作選題規劃方面,將實施涵蓋中國歷史、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現實題材、人物傳記等方面的重點電影創作選題規劃,建立任務臺賬,適時動態調整充實,形成滾動式、可持續的創作格局。《規劃》還強調,未來將扶持科幻電影、優秀動畫電影創作生産。

  《規劃》指出,電影作為重要的“國家名片”,將深化對外交流合作。“十四五”期間,合拍電影更加繁榮,中國電影海外推廣力度明顯增強,銷售渠道和網路更加暢通,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2025年銀幕總數超過10萬塊

  “十四五”期間,我國電影市場和産業體系也將更加健全,電影發行放映機制改革持續深化,市場規模穩居世界前列。《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國産影片年度票房佔比保持在55%以上。到2025年,銀幕總數超過10萬塊,結構分佈更加合理。電影産業鏈條延伸拓展,電影消費模式創新升級,電影綜合收入穩步提高。

  《規劃》還提出要開發多層次多元化電影市場,將推進“人民院線”和“藝術院線”的建設。其中“人民院線”由全國各地城市影院 (每家確定一個廳)組建而成,覆蓋所有縣級以上城市,為國産主旋律影片拓展放映空間,重點對具有較強思想性和較高藝術水準的主旋律影片給予排片支援。

  電影特效製作水準進一步提高

  《規劃》還提出,“十四五”期間,我國電影科技能力將顯著增強。國家電影高新技術研究實驗室加快發展,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關鍵性電影科研成果更加豐富,電影工業化基礎更加牢固,特效製作水準進一步提高,電影標準化體系進一步健全。

  相關

  文化和旅遊部:打造一批世界一流博物館

  文化和旅遊部2021年4月印發《“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規劃》認為:“十四五”時期文化和旅遊發展面臨重大機遇,也面臨諸多挑戰,並提出到2025年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2035年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構建新時代藝術創作體系方面:實施國家重大題材創作引導工程、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項目等;每年錄製50部左右戲曲“像音像”作品,編輯出版中國戲曲劇種全集;

  完善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利用體系方面:研究啟動第二次全國非遺資源普查,開展黃河流域、大運河沿線非遺專項調查。開展《永樂大典》、敦煌文獻以及黃河、長江、大運河流域等相關古籍的保護修復和整理出版。籌建國家紙質文獻修復中心、《永樂大典》研究中心等。

  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方面:培育一批世界一流博物館,建設一批國家級特色博物館和行業博物館。開展戲曲進鄉村,每年為脫貧縣鄉鎮配送6場地方戲演出。

  國家廣電總局:編制“十四五”重點電視劇選題規劃

  圍繞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目標,國家廣電總局10月份公佈《廣播電視和網路視聽“十四五”發展規劃》。其中提到:

  實施新時代精品工程,包括電視劇高品質發展工程、網路視聽節目內容提升工程、“記錄新時代”紀錄片創作傳播工程、廣播電視節目創新創優工程、國産動畫高品質發展工程、中國經典民間故事動漫創作工程和公益廣告創作生産能力提升工程。比如電視劇高品質發展工程方面,《規劃》提出將編制“十四五”重點電視劇選題規劃,通過全流程管理機制提高作品品質,做好國家重大宣傳期和重要宣傳節點的創作播出工作。

  本組文/本報記者 肖揚 統籌/劉江華

  解讀

  尹鴻:核心問題是高品質而不是數量

  11月9日,國家電影局發佈《“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對未來五年中國電影發展進行了謀篇佈局。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尹鴻教授作為參與《規劃》起草和討論的專家之一,11月10日,在接受北青報記者專訪時他表示,《規劃》中的量化指標不是重點,高品質才是核心問題。

  從去年初開始起草並徵求意見

  尹鴻介紹,為了制定《規劃》,國家電影局組織相關電影專業機構,從去年年初就開始起草內容,並在行業裏廣泛徵求意見,最終於近日推出了《規劃》。

  疫情之下全球電影市場受到重挫,但中國電影市場卻是一枝獨秀。尹鴻認為,中國可以説是率先走出了後疫情時代,而且中國電影趕上了好機會,“引進片的缺失,使得國産片份額佔有擴展,國産片的數量和品質都得到了提升。”

  在尹鴻看來,對數量的要求絕非《規劃》的核心內容,“核心是中國電影如何高品質發展,就像《規劃》中提到的開發多層次、多元化電影市場,將推進人民院線和藝術院線的建設等。這些都是這兩年已經在做的事情,《規劃》則在強調未來如何把這些做得更好,如何完善運作,這才是最重要的。”

  一大特點是對電影科技的重視

  尹鴻透露,《規劃》起草集中了行業的基本共識。《規劃》的一大特點是對電影科技的重視,根據《規劃》,國家電影高新技術研究實驗室依託國家級電影科研力量組建, 通過國家認證, 重點研究雲計算、 大數據、5G、 VR、 人工智慧、 機器學習、 深度學習、 可信計算、 區塊鏈等新一代資訊通信技術和智慧科學技術在電影全産業鏈資訊化建設、 雲化和智慧化升級中的整體解決方案。

  尹鴻表示,新技術已經給電影在生産方式、美學、發行等方面都造成了很大變化,因此中國電影重視科技創新,這也是適應未來發展趨勢,“相信大家都期望看到這五年時間能聚集多少科技力量,把國際電影高新技術研究實驗室做到什麼標準。”

  《規劃》回應電影人關注的熱點

  《規劃》很重視工業體系完善、市場體系建立的公平性,鼓勵藝術創新,提高國際影響力,突出技術革新等。對此,尹鴻認為,這些正是中國從電影大國變為電影強國的“剛需”,而事實上,這些問題都已在近年被頻頻提及,此次《規劃》並沒有做出大的調整。

  也因此,尹鴻認為《規劃》不會影響電影人的創作方向,未來會進一步提升電影管理水準和服務品質。例如,進一步完善電影審查委員會、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影視創作領導小組電影組工作機制。進一步提升電影備案、立項和審查業務管理效能。

  尹鴻指出,《規劃》中提及貫徹落實電影産業促進法,制定完善相關配套法規規章,建立健全電影智慧財産權創造、運用、交易、保護制度規則等。這些也是電影人高度關注的熱點,大家非常期待。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