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重視兒童文藝研究,推動兒童文藝發展

2021-06-01 09:35:00
來源:中國藝術報
字號

  我國兒童文藝本來就是整個文學藝術大家庭的一部分。自清末民初中國現代兒童文藝發生,至今,我國兒童文藝各個門類如兒童文學、兒童電影、兒童戲劇、兒童美術、兒童音樂和兒童藝術理論批評等,都逾百年曆史。如1909年孫毓修主編《童話》叢書,到1916年,共編寫了77冊,是“五四”前我國影響最大的兒童讀物,標誌著兒童文學的開端。1919年11月14日《時事新報·學燈》刊出的郭沫若的《黎明》及1922年9月上旬《創造季刊》(1卷2期)刊出的郭沫若的《廣寒宮》,為我國最早的童話劇、兒童歌舞劇。1914年4月民國時期教育部門舉辦了“全國兒童藝術展覽會”(魯迅具體負責),也是我國現代兒童美術的標誌性起點。

  探討兒童文藝理論,研究我國現代兒童文藝的現象,梳理其發展史,總結百年兒童文藝的創作規律與經驗,整理我國各個階段的兒童文藝理論批評文獻,正是建構與完善中國文學、藝術學話語體系和知識體系的一環。隨著高等學校中國語言文學、藝術專業與藝術學學科教育體系日益完善,兒童文藝的教學與研究已有學科支撐和理論支援。兒童文藝發展史研究與兒童文藝基本理論研究的提高,對於完善高等中國文學、藝術學學科與藝術教育體系亦至為重要。特別是經歷了新中國成立之初及新時期,在黨的領導下,我國兒童文藝發展涌現了很多作品,在兒童成長和精神塑造方面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進入新時代,黨和政府更加重視兒童成長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我國兒童文藝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

  一、兒童文藝研究迎來了新機遇

  眾所週知,兒童文學、兒童電影、兒童戲劇和兒童美術等受眾面廣,尤其是進入新世紀,當整個文藝被商業化和新媒體重塑時,兒童文藝因為與基礎教育、少兒成長緊密結合,迎來了一個比較好的發展空間,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此外,新文科背景下,兒童文藝發展史研究可以促進中國文學和藝術的跨學科、跨領域的發展。而且,兒童文藝史論研究更易搭建一個交叉空間,建立起跨界研究的可能性。加之近幾年藝術學成為獨立一級學科後,兒童藝術進入高等學校藝術學學科視野順理成章,它不只是對藝術學學科視野、理論和話語的補充,關注兒童文藝,研究兒童文藝,也彰顯藝術學學科研究的人文關懷。

  2018年8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的回信中,就做好美育工作,弘揚中華美育精神提出殷切期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好美育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紮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2020年10月,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提出以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為目標,把美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貫穿學校教育各學段。美育是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也是豐富想像力和培養創新意識的教育。兒童美育是新時代美育的重要一環,兒童文藝在兒童美育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兒童美育呼喚兒童文藝研究,因此兒童文藝創作、理論與發展史的書寫成為新時代廣大文藝工作者不可忽視的課題。

  二、我國兒童文藝研究的現狀與問題

  我國現代兒童文藝發展是與現代兒童觀的引入,隨著現代學校教育、兒童讀物出版和現代文學的發生而發生的。晚清至“五四”,由於西方現代兒童讀物譯介出版,兒童報刊紛紛創辦,兒童文學和語文教育開始受到重視,並且形成了一個“兒童熱”的文化現象。現代兒童文學、兒童電影、兒童戲劇、兒童美術、兒童音樂和兒童文藝理論批評等都是在這一語境下開始出現,並逐步成為改變中國兒童童年生態的現代文化樣態。

  從兒童文藝研究的國內研究現狀來看,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不容樂觀。在兒童藝術現象研究方面,倒是有很多影評、劇評、畫評和論文,足以編成多個選本。但現代兒童文藝史整體研究方面,則只有謝毓潔的《近代兒童文藝研究》(2017),這是國內唯一整體考察和梳理髮生期兒童文藝的史論著作。國內現代文學和兒童文學研究界在兒童文學研究方面有可貴的史論成果,如張之偉的《中國現代兒童文學史稿》(1993)、蔣風的《中國兒童文學發展史》(2007)、張永健主編的《20世紀中國兒童文學史》(2006)、張心科的《清末民國兒童文學教育發展史論》(2011)、朱自強的《中國兒童文學史論》(2015)、王泉根的《百年中國兒童文學編年史》(2017)和方衛平的《中國兒童文學理論批評史》(2006)等,這些史論著作縱向梳理了中國兒童文學發展史,但還沒有完全充分展開現代兒童文學發展進程,尤其是沒有透徹地把兒童文學與兒童電影、兒童戲劇、兒童美術等的關聯展示出來,從而勾畫出完整的地圖。在兒童電影發展史研究方面,林阿綿的《中國兒童電影編年紀事(1922-2011)》(2012)、張之路的《中國少年兒童電影史論》(2005)和李清的《中國兒童電影史稿》 (2013)是三份可貴的史論資料,都從個人的角度對現代兒童電影做了一些比較感性的回顧與梳理。譚旭東的《新中國70年兒童電影發展史》(2020)梳理了新中國70年兒童電影的發展歷程,這是當代兒童電影整體研究的一個成果。但還欠缺幾部能夠整體描述我國兒童電影發展軌跡和成就的史論研究著作。在兒童戲劇發展史研究方面,只有李涵主編的《中國兒童戲劇史》(2003)、宋敏的博士論文《中國兒童戲劇發展史(1919-2010)》(2018)等可貴成果。兒童美術史論研究方面則只有黃可的《中國兒童美術史摭拾》(2002)。而兒童藝術理論批評則在整個藝術研究領域基本缺席。

  由於國內研究不夠,國外學界對我國兒童文藝的關注也少,雖然有一些成果,卻非常零碎。如在兒童文學方面,除了頻繁見刊的對單個作品單個作家的研究,如Bi(畢)(2013)對冰心的兒童文學作品的研究,和大量的學者對外介紹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簡史的文章外,比較系統的研究有Chen(陳)(2019)的《兒童文學和轉型期的現代中國》,研究20世紀前半葉中國兒童文學的發生和發展,詳細分析了包含《蒙學報》《啟蒙畫報》《小孩月報》等報刊從創立到發展的過程。比較全面的還有Farquhar(法庫爾)(2015)的《兒童文學在中國》,詳細梳理了從“五四”發生期到20世紀70年代的中國兒童文學。Foster(富思特)(2013)的《中國兒童文學與兒童》把兒童文學放到童年的大生態中,介紹了20世紀後50年的中國兒童小説的發展。澳大利亞兒童文學學者John Stephens (約翰·斯蒂文森) (2013)近年也把兒童文學和電影統合到兒童文化下,撰寫並編輯了探討兒童的主體性的專著《亞洲兒童文學和電影的主體性:全球視野下的理論和應用》。電影和戲劇方面有Stephanie Donald(斯蒂芬妮·唐納德)(2005)的《小朋友:中國兒童電影和媒體文化》探討兒童電影和媒體在中國兒童生活中的影響;Brown(布朗)(2017)關於兒童戲劇的理論著作《兒童電影:類型、國家和敘事》中有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發展情況介紹。國外對中國兒童美術史的研究幾乎是空白,主要集中在繪畫技巧方面的分析。可見國外對中國兒童文藝的研究缺乏基本狀況的了解,更談不上整體的研究與歷史的梳理。

  無疑,我國現代兒童文藝研究的成果與兒童文藝發展的總體狀況、成就相比是不匹配的。

  三、我國兒童文藝研究的價值與方向

  我國兒童文藝成就顯著,現象和問題也多,值得研究的空間很大,也有多方面的價值。具體來説,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追蹤各個時期的作品與現象,梳理現代兒童文藝發展史,建立對現代兒童文藝發展的整體認識,有助於中國文學、藝術學學科的當代構建與全面發展,並顯示出中國文學、藝術學形成自身相對完備的知識體系,也補益於中小學語文教育與藝術教育。

  二是我國現代兒童文藝的發生和發展也是中國廣大文藝工作者一直探索與努力的結果,評點優秀作品,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和批判,並對現代兒童文藝發展各個階段的成果進行梳理,不只是為廣大兒童文藝工作者樹碑立傳,也是展示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對兒童世界的熱愛以及他們的文藝創造力和對美的執著追求。

  三是做好兒童文藝研究,也是對藝術學和文學學科研究的補充與完善。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王一川説過,“作為一門理論型為主的學科,藝術學理論需要在學科核心領域即藝術理論、藝術史和藝術批評等方面率先實現重要突破,取得重大成果”。我國現代兒童文藝研究,尤其是對其發展史的研究與撰寫可能是藝術學理論研究的一個重要突破。對中國文學研究來説,也不止是一次完善或拓展,因為沒有兒童文藝的奠基,文學和藝術不可能有如此多的受眾。

  鋻於兒童文藝研究的價值和意義,並遵從兒童文藝創作規律發展,我以為,我國兒童文藝研究需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展開:

  一是對兒童文學發展的研究。兒童文學是兒童語言藝術,對我國現代兒童文學發展的梳理,也是重要的內容。當然,這一部分工作主要梳理清末民初以來,兒童文學的發生、發展的軌跡,描述中國兒童文學發展的成就,展示自“五四”以來的兒童文學幾代人的耕耘和創造,並提煉兒童文學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同時,總結新中國兒童文學發展的經驗,即在黨的文藝政策下,我國兒童文學發展所呈現出的“中國經驗”,給百年中國現代兒童文學發展描繪一幅生動的地圖。

  二是對中國兒童電影發展進行整體梳理。這一部分工作主要勾畫1922年以來兒童電影發展的歷史軌跡,梳理和描述中國兒童電影在不同歷史階段所涌現的重要作品,揭示其發生發展的背景與內外動因,展示不同時期兒童電影藝術的問題和經驗,辨析兒童電影與兒童文學之間的互動關係,給百年兒童電影發展描繪一幅生動的地圖。

  三是對中國兒童戲劇發展進行整體梳理。這一部分工作要清晰地勾畫1919年以來兒童戲劇發展的歷史軌跡,梳理兒童戲劇發展過程中的各種現象,展示不同時段兒童戲劇出現的狀況、特點、問題,總結兒童戲劇發展的經驗,給百年兒童戲劇發展描繪一幅生動的地圖。

  四是對中國現代兒童美術發展進行整體梳理。即要勾畫現代兒童美術發展的歷史軌跡,展示不同時期兒童美術的重要現象,尤其對連環畫、兒童讀物插畫、兒童美術等概念及作品進行梳理和研究,揭示兒童美術發展的背景和內外動因,為我國兒童美術發展勾勒一個清晰的線索。

  五是對中國現代兒童藝術理論批評進行整體梳理。文學理論和藝術理論已經變成了強勢學科,也成為很多人的研究領域,兒童藝術理論批評的資料與成果還需要整理。應清晰地勾畫兒童藝術理論批評發展的歷史軌跡,展示不同時期理論批評話語及背後的思想觀念、文化邏輯與形成機制,總結兒童藝術理論批評的經驗,為構建健康、良性的兒童藝術理論批評樹立坐標。

  在展開以上五個方面研究的同時,還要探討這五個方面的互動關係,並涉及中國現代兒童音樂、中國現代兒童藝術的對外傳播等方面的文獻資料整理,儘量比較全面地呈現中國現代兒童文藝發展的整體面貌。

  當然,兒童文藝研究絕非易事。1956年7月,茅盾在《祝中國兒童劇院成立》的講話中説過:“兒童文藝比任何種類的文藝更要求藝術性和技巧。因為,兒童詩不能容忍絲毫枯燥無味的概念化及無聊的做作和虛偽的。要把豐富的生活內容和深刻的真理,通過最淺顯易懂的有趣的形式錶現出來,這是多麼難!如果沒有敏銳的藝術感覺,沒有純真的‘童心’,就不能做到這一點!”茅盾談的是兒童戲劇創作,但這幾句話也闡明瞭兒童文藝研究的難度,因為兒童文藝研究者不但要理解童心,還要理解兒童文藝,這需要很高的素養和能力。

  (作者譚旭東繫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鄒瑩繫上海大學文學院博士後)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