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青春、熱烈、當代、先鋒”的戲劇黨課
舞臺劇《紅色的起點》劇照。(上海大光明文化集團供圖)
今年3月從上海出發、已歷經全國八城巡演的舞臺劇《紅色的起點》將於今晚回歸“黨的誕生地”,在中國大戲院連演兩場。
該劇以葉永烈長篇紀實作品《紅色的起點:中國共産黨誕生紀實》為創作藍本,由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知名導演與編劇田沁鑫挂帥,融合讀誦、詩歌、多媒體等多種表現形式,創新展現了中國共産黨在上海的誕生、發展及壯大的歷史過程。“沒想到歷史劇也可以這麼時尚” “僅靠簡單的幾張桌椅,加上演員乾脆利落的演出,輕鬆地就能讓人記住這些歷史時刻”……其 “青春、熱烈、當代、先鋒”的氣質被90後、00後們評價為一堂生動的戲劇黨課。
與“紅色起點,青年先鋒”的理想信念“同頻共振”
黃浦區是中共一大會址所在地,紅色文化資源豐富,海派文化要素集聚。長期居住在上海的葉永烈,為了清晰再現中國共産黨的創建過程,從1988年開始查閱了大量有關中共一大的回憶錄、訪問記、論文、人物傳記、檔案等中共黨史專家們的眾多研究成果,經過12年的努力,完成了《紅色的起點:中國共産黨誕生紀實》初稿。他用一個個故事將建黨前後的崢嶸歷史和建黨元勳們的政治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真實而鮮活地還原了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之後,葉永烈對其進行增補、修改,訂正了諸多史實,並補充了對中共一大的最新研究成果,使這部書的內容更紮實、豐富。
面對這樣一部46萬字的巨著,如何吸取精華?舞臺劇《紅色的起點》在忠於原作文獻史料的基礎上,大膽打破了原有的線性敘事結構,選擇了1919年、1920年、1921年這波瀾壯闊的三年“大事記”。以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的紀實手法,讓走進劇場的觀眾與“紅色起點,青年先鋒”的理想信念不斷“同頻共振”,重溫那段波瀾壯闊、開天闢地的歷史偉大時刻。
完成一次向百年前革命先鋒不斷靠近的“精神接力”
“今天的主旋律創作,要用創新性的舞臺手法,讓當代觀眾帶著今日的眼光去審視歷史,思考當下。”一直以來,田沁鑫都在思考如何用符合當代的審美與視角去詮釋主旋律作品。她告訴記者,原著底本提供了大量珍貴史實與資料,讓人物不再只是歷史書中的一個個名字,他們有了更多細節、情緒,以及自身的改變與成長。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讓百年前的故事更接近當代觀眾的心靈,舞臺劇在敘事和結構之外,同時注重對表演、舞美、聲光電音和多媒體等方面的創新,在強大的氛圍感和視覺包圍中“浸入”歷史現場。“這是一部必須坐進劇場才能感受到震撼的舞臺劇。”該劇多媒體設計胡天驥如是説。整個舞臺像徐徐展開的歷史畫卷,群像式地向觀眾講述和重現這一段恢弘的紅色歷史故事。熱烈的討論、激烈的爭論、崇高的信念、革命的鬥志,在舞臺構築的一方空間裏激情涌動。同時,無處不在的密探,危機四伏的處境,不速之客的闖入,也讓整臺舞臺劇時刻處在緊張的氛圍當中。
年輕的演員們飾演百餘年前的同齡人,無疑也是一次“精神的接力”。創排中,他們不僅需要記大量臺詞和複雜的舞臺調度,同時身兼數個重要角色,頗具挑戰性。演員們大多來自上海戲劇學院青年話劇團,出演過青春版話劇《狂飆》《紅白玫瑰》等多部作品。在翻閱大量歷史資料、影像資料之外,還接受了數周的形體訓練和臺詞訓練,做到內外兼修。“中國共産黨的創建過程、新中國的成立……我們都在課本裏學過,但是今天通過這種方式與歷史靠近,我們不僅從內心對那個時代的青年人感到敬佩,並且感到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不只是書中的知識點,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劇中薛文淑的扮演者馬小雅説。
記者了解到,結束今年百場巡演後,舞臺劇《紅色的起點》將回到中國大戲院成為駐場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