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做好世界遺産的看山人、講解員和經紀人

2021-03-22 08:28: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講述人: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産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館長、研究員 陳泰敏

  1984年7月1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古生物學家侯先光在雲南澄江,一錘砸開腳下的岩層,發現了納羅蟲化石。就此,記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奧秘的澄江生物群化石重見天日。2012年7月1日,澄江化石地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遺産名錄,成為中國首個、亞洲唯一的古生物化石主題的世界遺産。

  2016年,我調到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産管理委員會工作。面對這個其貌不揚卻埋藏著我們5億年前的祖先的山包,我心生敬畏。在這裡發現的20個門類、281個物種,幾乎包括了現生動物的祖先,是地球生物多樣性的源頭。關於它的很多研究成果在國際權威刊物發表。

  2012年申遺成功後,本以為會迎來一撥參觀熱潮,沒想到一年下來,觀眾不足一萬人。所以我們不得不面臨這樣一個任務,就是如何在守護好這個世界遺産的同時,更好地發揮它的綜合效益。經過思考,我們決定在工作中要扮演好看山人、講解員和經紀人三個角色。

  我們努力當好看山人,不斷加強生態治理和土地退耕,加強日常巡查和監管。同時頒布實施《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産保護條例》。為了科學保護,先後完成了國家地質公園、世界自然遺産、省級自然保護區規劃編制。

  我們努力當好講解員,努力講好化石故事。與中科院南古所、西北大學等機構開展科研合作。編印書刊,舉辦展覽,組織文創,努力將澄江化石的形象變成吸引大眾的産品。2019年,我們向社會公開徵集到“澄江小蟲蟲”等創新標語,在高速公路上宣傳,引發熱議,很多人因此認識了澄江化石。因為科普效果顯著,我們被授予2019年“鳳梨科學獎·鳳梨U獎”。

  我們努力當好經紀人,在遺址上建設博物館,以博物館展覽語言,呈現專業性極強的化石遺産。

  寒武紀年代久遠,相關知識非常“高冷”,怎麼突破?我們放棄單純展示澄江化石的想法,而是以“講述宏大的生命演化故事,突出澄江化石的重要位置”為主題,“全景式”展示地球生命演化過程。一層為“生命大爆發”,二層為“生命大演化”,三層為“生物多樣性”。館藏標本6萬餘件,在這裡除了看到澄江生物化石,還可以看到來自世界各地各個地質時期的珍稀化石和現生動植物標本,比如恐龍、綠孔雀等。

  化石小、不直觀,如何破局?我們通過科技讓“高冷”化石“活起來”,打造了OLED海底隧道,利用高清數位技術復原了寒武紀的生態系統。採用了VR、AR、體感互動等先進的多媒體設備,配合200余個多媒體視頻,讓展陳充滿科技感。

  為了把“科研聖地”向“科普勝地”轉化,我們開發文創産品,在全國“科普研學十佳品牌”的基礎上,開展“生物多樣性的起源與演化”等內容豐富的科普研學活動。

  2020年8月,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開放,迄今已接待遊客近60萬人次,僅僅春節6天就接待遊客5.5萬人次。“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展品真實,內容豐富,為遊客提供了精彩的視覺盛宴”“小朋友在互動體驗中學習了生命起源的知識,是很好的科普基地”……博物館的留言冊上,遊客紛紛點讚。

  讓古生物化石活起來,把生命演化的故事“講”出來,任重道遠,以夢為馬,方能遠行。

  (記者張勇採訪整理)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