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聊齋新義》被譽“維護了白話文的尊嚴”
中新網北京1月9日電 (記者 應妮)今年是汪曾祺先生誕辰100週年。《聊齋新義》新書故事會9日在北京圖書訂貨會上舉行。該書由汪曾祺對蒲松齡《聊齋志異》的改寫,被該書策劃人、著名編劇史航譽為“在文言文面前,真的維護了白話文的尊嚴”。
廣東人民出版社推出的《聊齋新義》是汪曾祺對蒲松齡《聊齋志異》的改寫。新作保留了古代筆記小説的敘事特點,削弱原著中傳奇性的情節,使其不再只是簡單的奇聞異事的記錄,堪稱對蒲松齡原著難以超越的“故事新編”,開“新筆記體小説”之先河。
著名作家汪曾祺之子汪朗認為,父親汪曾祺獨有的清新質樸的語言魅力,以及他對傳統文化的摯愛,改寫《聊齋》再合適不過。“新書對原著‘小改而大動’,故事和人物的描繪變得清晰明瞭,從現代人的哲學觀念、審美視角,注入更多的生命意義和人性的幽微曲折,即便是細緻微小的情節也能引人深思。”
作為《聊齋新義》的特邀策劃人,著名編劇、策劃人史航坦承自己是《聊齋》的“鐵桿粉絲”。他特意為這本書作序:“我最喜歡《捕快張三》,那是除了汪曾祺誰都寫不出來的。”
在對比不同版本的聊齋時,他列舉出很多新書中改寫的故事。“《蛐蛐》中的兒子為了幫助父親擺脫官府欺壓,化身成為一隻蛐蛐,但在結局最終死去,無意增加了小説的悲傷色彩;《雙燈》中丫環對二小説‘我喜歡你,我來了。我開始覺得我就要不那麼喜歡你,我就得走了’,這種超越舊時世俗的婚戀觀在當下社會也毫不過時……”汪曾祺以“舊瓶裝新酒”的方式顛覆、重構、提升了聊齋原著故事,讓這本古代小説充溢著一種與眾不同的特異魅力,散發出更多時代新義。
從六朝到明清時期,民間流傳有很多魔幻故事,蒲松齡的《聊齋》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著名學者、傳記隨筆作家止庵覺得《聊齋》在汪曾祺的改寫下,成就出了一個生趣盎然的世界,“將古代漢語轉化為簡潔明瞭的現代漢語,人與妖的陰陽世界不再變得衝突、對立,故事的總體脈絡沒有多大變化,卻更注重生活化和哲理性,從而呈現出一種全新的面貌。”
活動臨近尾聲,現場的讀者仍然意猶未盡,紛紛舉手提問,三位嘉賓一一予以回答。(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