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怎麼讀?創新國學出版,讓民族文脈活起來傳開來
原標題:
《資治通鑒》怎麼讀?“杜甫很忙”好不好?《詩經》裏藏著婚姻秘密?
創新國學出版,讓民族文脈活起來傳開來
《中華善本百部經典再造》叢書歷時八年而成。(上海圖書有限公司供圖) 製圖:馮曉瑜
■本報記者 許旸
在上海書展的國學館裏,一排排線裝書對資深書蟲依然有很大的吸引力:在這裡舉行的“七天七堂課”系列國學講座現場,每天人氣爆棚;售書處,一批首發的國學典籍叢書、大師新知讀物備受歡迎。借助上海書展平臺的專業篩選導讀,巧工善藝的“國學出版”在不斷升溫,讓傳統文化世濟其美。
在學者樓宇烈看來,當下國學出版尤為可貴的是,珍本善本不再被束之高閣或流於門面擺設,而是藉出版界與學界攜手並肩的努力,推出具有傳播功能的一批優質普及讀物,惠及大眾,彰顯傳統文化價值,活化中華文明血脈。
系統再造出版中華善本,讓古籍活起來
記者在上海書展特設的國學館看到,完整亮相的《中華善本百部經典再造》叢書,可謂“鎮館之寶”,引來許多讀者駐足翻閱。這是國內首次有體例、有系統、有規模地把中華傳統文化核心經典以再造形式出版,並保留了元典的原貌。
《中華善本百部經典再造》叢書歷時八年磨礪而成,從原來的15000本浩繁的善本中選取102種,按經、史、子、集分類,經部10種、史部10種、子部40種、集部42種。項目負責人介紹,叢書前期工作非常困難,因為善本都是一級文物,不能出庫,所以每本書都經歷了與眾多圖書館對接時間、掃描打樣、反覆校對等諸多繁瑣複雜的過程,還要研發防腐技術。而在版本層面,叢書選自國家圖書館、國家博物館、上海圖書館、遼寧圖書館等館藏珍善本,全部為國家特級或一級文物,其中唐版1種、宋版38種、金版1種、蒙古版3種、元版18種、明版30種、清版11種。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現存古籍約19萬種,其中僅保存在公共圖書館系統的就有2750萬冊,可列入善本的約250萬冊。這些年代久遠、傳世稀少的舊稿本、舊抄本、舊刻本,以及內容與形式俱佳的精校本、精注本、精印本,承載著歷史文明,延續著民族文脈。因此,在古籍善本的徵集、保存、修復、編目、影印及網路傳播中,出版人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和施展空間。
翻閱古籍書的過程,也是欣賞書法、篆刻、題跋、裝幀、版畫之美的藝術之旅,讀者能通過線裝本典籍的裝幀技藝,直觀感受中國典籍美學神韻。每天11點的上海書展“國學講堂”活動上,上海古籍出版社、中西書局、上海書店出版社、鳳凰出版社、廣陵書社、浙江古籍出版社、黃山書社等七家長三角地區古籍類出版社社長、總編還會現場坐堂為讀者答疑解惑。
名家導讀文史巨著,助經典傳開來
除了對元典善本的保存再造,艱深的古籍也需要專家學者通俗易懂的普及。“七天七堂課”系列國學講座做的就是這樣的工作,每天都會有古典文學名家圍繞唐詩、宋詞、詩經、古文、明清小説進行解讀。文史學者莫礪鋒打響頭陣,拋出“‘杜甫很忙’到底好不好?”,現場幾乎連“站位”都滿了,讀者聽得津津有味。
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國內知名出版機構,也匯聚作者資源推出一批新書在上海書展首發。比如,《資治通鑒》怎麼讀?書展現場,長期從事中國歷史文獻學與秦漢三國史研究的張大可教授,與商務印書館合作推出白話本《資治通鑒》、文白對照本《史記》。他以“兩司馬文史名著”主題巧妙串聯起這兩部文史巨著,“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編寫《史記》奠定了中國史學的獨立地位,規範了史學研究的對象和範圍,創立了史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在中國傳統文化國學精品中,《史記》之樹生命長青,它有取之不盡的思想源泉,全方位濃縮了古代3000年社會變遷與人際關係;《資治通鑒》是北宋政治家司馬光領銜編修的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既是國學寶典,也是人生修養,各行各業讀都能從中受益。”這兩套書對以往一些版本的訛誤進行糾正,語言上以白話直譯為主。書中,張大可用“導讀”“大事提要”和卷後“點評”形式,帶領讀者領略經典史學著作的魅力。
再以《詩經》為例,這部經典再現了西周至春秋時期華夏禮樂文明的泱泱大美,今人如何讀出新意?中華書局推出的《大邦之風——李山講〈詩經〉》亮相上海書展,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李山將《詩經》裏藏著的中國人的過去和現在娓娓道來。比如婚姻為什麼是中國人的頭等大事?“婚姻者,合二姓之好。原來周朝以武力取得政權後,如何以少數人統治多數人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除了周公制禮作樂建構禮樂文明外,政治聯姻使異姓為兄弟,是更廣泛的政治手段。這樣建立‘親親尊尊’的倫理統治,就可以達到附遠厚別的目的。這就是幾千年來中國人重視婚姻、重視家庭的緣故。”李山在書中以大量鮮活細節解讀先民生活,刷新讀者對《詩經》的傳統認識。比如為什麼先秦時期貴族聯姻有浩浩蕩蕩的車隊?原來貴族婚姻有“一娶九女”的媵嫁制度——若是周王嫁女兒到異姓邦國如齊國去,那麼周王的其他封邦,如晉或衛,也要陪送女兒。()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