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專家走進內蒙古 對話“非遺”傳承保護
中新社錫林郭勒8月17日電 (李晗雪)來自兩岸的二十余位非物質文化遺産專家17日來到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開啟為期五天的“共同傳承共同弘揚——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與保護對話”。
當天,兩岸專家參觀了烏珠穆沁博物館、了解烏珠穆沁部落的文化習俗與遷徙歷史,並到當地傳統銀飾店舖與熏皮袍店舖參觀。
烏珠穆沁熏皮袍是當地獨特服飾之一。熏皮袍以整羊皮為原料,經過清洗、軟化、煙熏等工序製成,厚實保暖。在店內,制袍老人自豪地為來客展示熏好的羊皮,並介紹工藝,濃郁草原風格的服飾令兩岸專家嘖嘖稱奇。
臺東大學音樂系系主任林清財多次來大陸交流,但還是第一次走進內蒙古。他説,此行想要了解蒙古族的傳統音樂,昨晚欣賞馬頭琴表演還引起他和朋友的討論。林清財説,烏珠穆沁部落遷徙史、蒙古奶製品都讓他對蒙古族文化更感興趣。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名譽所長田青表示,臺灣開始“非遺”保護較大陸早,有許多值得交流學習的經驗。中華民族“非遺”應由兩岸人民共用,共同努力保護。
臺灣古典樂舞劇團“漢唐樂府”創辦人陳美娥多年致力於弘揚福建南音。她亦表示,兩岸保存了許多屬於中華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在保護與傳承上有太多可交流互鑒之處。
本次活動由中華文化聯誼會、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和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主辦。兩岸專家學者將參訪錫林郭勒盟多處非遺項目,並舉行為期兩天的學術研討會。(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