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世界文化遺産甘肅懸泉置遺址啟“活態”展示利用

2019年08月18日 09:14: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敦煌8月17日電 (記者 馮志軍 高瑩)晉陞世界文化遺産名錄5年來,位於甘肅河西走廊大漠戈壁“深閨”中的懸泉置遺址,持續吸引絡繹不絕的遊人一探究竟,但“一處自然地貌”讓人留下意猶未盡的遺憾。對此,官方啟動懸泉置遺址展示利用工程。

  敦煌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長張春生17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近期獲批復的懸泉置遺址保護利用項目包括基礎設施提升、遊客服務設施和遺址博物館建設,旨在把遺址的文化價值通過文物展示、現場體驗和現代資訊技術,多角度展示在觀眾面前。

  位於甘肅敦煌市境內的懸泉置遺址,是西元前2世紀至西元3世紀漢代設立在絲綢之路上接通中原與西域諸國的眾多驛站中的一個,因出土的漢簡墨書“懸泉置”而為人們所知。約創建在西漢武帝元鼎年間,延續近400年。遺址由主體建築塢堡和附屬建築倉、廄構成。

  懸泉置遺址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唯一漢代驛置機關遺址,保存較為完整,出土文物豐富,特別是懸泉簡牘數量達3萬多枚,相當一部分還有明確的紀年,對研究漢代郵驛制度及西北邊郡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及文化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是絲綢之路長距離交通保障的重要見證。

  “20世紀90年代初,官方在對遺址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後,出於更好地保護和現有技術的考量,對其進行了回填保存。”張春生説,所以今天遊客實地參觀懸泉置遺址會感覺“看點不足”,期間的觀賞性、體驗感也和此前心理期待值有很大差距,而懸泉置遺址展示利用工程的啟動實施將解決這些“困惑”。

  張春生表示,未來在懸泉置遺址保護範圍之外,將會做一些古代車馬、漢簡書寫等古絲路場景的復原,讓遊客身臨其境感受漢代先進的遠距離交通和郵驛保障體系及管理制度,領悟古代中國經邦治國的聰敏智慧。(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