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沒事業心 對愛情不忠貞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喜歡賈寶玉

2019年08月18日 08:33:00來源:錢江晚報

  “閱鹿書院”再現閱讀神童,不僅閱讀量大,觀點還挺“麻辣”

  沒事業心,遇事總逃避,對愛情不忠貞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喜歡賈寶玉

  錢報微信公眾號升學寶推出的小程式“閱鹿書院”,深受學生家長歡迎。之前,錢報報道了一名5歲的杭州男孩一個月讀了60本書。最近,我們又發現一枚“閱讀神童”——杭州高新實驗學校四年級學生來梓涵。

  整個七月,小姑娘一共看了45本書,總閱讀量讓許多愛看書的成年人都望塵莫及:約376萬字。從“閱鹿書院”打卡記錄看得出來,她讀的書很雜,有人文、歷史類小説,也有哲學小故事,甚至還有一些愛情故事。而且,來梓涵的讀後感觀點頗為獨特,有種麻辣的味道。

  小小房間就是書的世界

  暑假最愛的就是看書

  今年暑假,當其他小夥伴抱著手機、平板電腦不撒手的時候,來梓涵捧著的是書,每天雷打不動的休閒活動就是看課外書。

  在她家那間6平方米不到的書房裏,兩面墻上擺滿了書,左邊放置了一張簡易書桌,一家三口可以坐在榻榻米上一起閱讀。在這樣一個書的世界裏,每次只要拿起書,小來就會特別投入。平時無論功課多忙,她都抽出1個小時來看書,2019年的閱讀量已經遠超600萬字。

  “我們家目前的藏書有2000多本,每年還會購買一些新書。現在,小來最喜歡的一套書是《明朝那些事兒》,目前正在看第3遍。”媽媽説。

  “上個月之所以能讀完45本書,一是因為我的閱讀速度比較快,一本30萬字左右的書,一般3到4天就能看完。有些書我是第二遍看,就更快了。還有就是部分書的篇幅本身不長,一天可以看好幾本。”來梓涵總結説。

  從小學一年級起,來梓涵開始獨立閱讀,最喜歡人文、歷史類的小説,以及篇幅短小精悍的哲學故事。

  “中國歷史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怎麼也讀不完、看不透,可以仔細品味,慢慢去破解歷史留下的一個個謎題。”小姑娘告訴錢報記者。

  寫讀書筆記已成習慣

  質疑賈寶玉“沒事業心”

  將自己喜歡的書翻來覆去地讀,梳理書中的每個情節及人物,然後寫下所思所想,是來梓涵的閱讀習慣。比如,看完《紅樓夢》,她對整本書是這麼評論的:

  這本書內容很豐富,有愛情故事,有一個家族的衰亡史,有對世態炎涼的諷刺,還有傳統的醫學知識、烹飪小常識等。有些故事情節十分有趣,比如劉姥姥進大觀園看什麼都新鮮,她作的打油詩也特別接地氣。這個家族的衰亡也有跡可循,那麼多人不事生産,賈寶玉作為這個家族的新生代,天天沉浸在胭脂水粉裏,每個人的生活看上去那麼奢華高雅,卻又極其無聊。這樣的家族怎麼會不衰亡呢?

  對書中的人物,小來也做過仔細研究,她曾對賈寶玉提出過質疑。

  某天吃完晚飯,她突然問爸媽:“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賈寶玉呢?他既沒有事業心,遇事又總愛逃避,對愛情還不忠貞……”

  爸爸頓時就懵圈了。媽媽想了想回答:“可是這個人物還是有閃光點的。他尊重女性,敢於突破封建禮教,不是嗎?”

  來梓涵並沒有輕易被媽媽的話説服:“我覺得他就是一個不識民間疾苦的貴公子。後來賈府敗落了,他作為年輕一代,不想著挑大梁反倒傷春悲秋,最後還乾脆出家當和尚,一點都不負責任。”

  在家裏,無論是餐廳還是書房,這樣的“讀後研討會”時不時會上演。

  媽媽報料説,女兒還有個習慣,一旦遇到自己特別感興趣的小説或人物,就會在網上搜尋相關資料和名家書評,進行深入研究。“除了小説,她還愛看哲理類的書,每次發表觀點前都會做大量的準備工作,所以我們想反駁她的論點,還真不太容易。”

  媽媽説不在乎孩子閱讀量有多少

  更在意是否獨立思考

  錢報記者驚訝于,小小年紀的來梓涵,經常會發表一些關於愛情的觀點。比如她認為賈寶玉不專一,從二年級第一次讀《紅樓夢》開始就不喜歡。

  “愛情這件事,挺多書裏都有寫到,包括一些經典名著。作為家長,我們也沒有刻意回避,所以女兒知道得不少。”來媽媽説。比如下面這條讀後感:

  什麼是愛情,這個話題對我來講還有點遙遠。我看到過孔雀東南飛的愛情,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還有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這些愛情都是情節曲折,結局令人惋惜。在現實生活中,我又經常看新聞上講,今年結婚率下降了多少,離婚率上升了多少……這樣的愛情是愛情還是激情?我覺得關於愛情這個問題,我不是很明白。

  ——《思考的魅力》系列之《什麼是真正的愛情》

  女兒與眾不同的讀後感,讓來媽媽哭笑不得。但她坦言,這是家庭教育潛移默化的結果。因為這位媽媽不在乎女兒看了多少本書、有多少字的閱讀量,她更在意的是女兒看完書後是否能進行獨立思考,對每本書是否有獨到的看法。

  我們還意外發現,她還是一枚寫作小達人,早在二年級的時候就入圍過錢江晚報新少年作文大賽總決賽。雖然最後沒有獲獎,但這麼小的年紀就能擊敗數以萬計的初賽參賽者入圍決賽,本身就是很不錯的成績。

  古人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看來的確是有道理的。

  從小就受到哲學思辨的熏陶

  涉獵過不少哲學書籍

  錢報記者最佩服來同學的一點是,能將各種小故事讀出哲學意味來。她在“閱鹿書院”上傳的40多條書評中,近半都是如此。比如下面這條:

  看了這本書,我想衰老是不是真的意味著走向死亡?什麼是永生,我覺得其實就是對生命的熱愛,否則延長生命的意義何在?我們的生命要有尊嚴又有意義,否則活到1000歲或2000歲,還不如過得充實的活到三四十歲的人。我希望我可以優雅地老去。皮膚和外在可以變老,但內心可以依然保持年輕。

  ——《思考的魅力》系列之《我不想變老》

  “我會帶著女兒一起讀《周易故事》。一方面書裏的字比較難認,另一方面,還涉及到卜算、占卦等知識,如果沒有家長引導,四年級孩子很難理解。”來媽媽説,“我之前看過南懷瑾的《易經雜説》等,這本《周易故事》所涉及的都是易經入門知識,所以勉強能輔導孩子讀一讀。”

  這位有心的媽媽認為,小學中段的孩子已具備了一定的思辨能力,在這個階段看些哲學書,對孩子日後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有很大幫助。

  “小來對歷史類的書籍本身就比較感興趣,在她看過的中國歷史故事中,孔子、孟子、莊子、墨子、韓非子、董仲舒等歷史人物,都和中國哲學有關。而看西方世界史也是,多多少少會接觸一些西方哲學理論。所以我單獨又給她買了些哲學方面的書,再引導她系統地去看。看著看著,她對哲學小故事就比較感興趣了,並逐漸有了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來媽媽説。

  沈蒙和本報

  沈蒙和本報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