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們該拿什麼樣的電影給孩子們

2019年07月24日 15:28:00來源:光明日報

  【文藝觀潮】

  觀察近年來的電影市場狀況,我們發現,真正從研究孩子心理角度出發創作的作品相對不足,部分優秀作品又因缺乏宣發和排片,無法獲得觀眾尤其是兒童群體的足夠認識,而一些進入主流放映渠道的動畫影片實際上還存在藝術品質粗糙、內容良莠混雜、價值取向偏頗等不良傾向。

  七月,全國各地中小學陸續進入暑假時間。看電影成為青少年假期文化活動的重要選項。隨著全國中小學影視教育開始推廣普及,孩子們的鑒賞水準逐漸提高,觀影需求也愈發旺盛。面對這支迅速崛起的“潛力股”,中國電影業應拿出怎樣的作品滿足他們?

  兒童電影因缺乏“賣點”被拒之門外

  大多適合孩子觀看的兒童電影是中小成本影片。由於缺少商業元素和宣發經費,它們往往無緣登陸商業院線,即使進入電影院,也排片很少,更有甚者只能成為電影節影片。

  以在上海國際電影節、北京國際電影節上斬獲多項大獎的《過昭關》為例,這部講述7歲孩子與爺爺一起度過暑假生活的作品,無論是題材、內容,還是品質上看,都適合少年兒童觀看。儘管有眾多榮譽加身,這部作品卻因沒有行銷意識和資本,而未能獲得與其藝術品質相應的社會反響和市場價值——該片于5月悄然公映,三天即下檔,累計票房僅32萬元。《過昭關》的遭遇並非個例,2009年以來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兒童影片”和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少兒題材影片”的國産電影有13部。這些得到政府表彰、藝術嘉獎,本應成為孩子們的藝術禮物,引領國産兒童電影發展的作品,絕大多數公映日期尷尬,既沒有考慮時間是否適合兒童及學生觀眾,也沒有配套面向其主要受眾群的資訊傳播方案。除2部青春片外,其他11部影片的票房均不足百萬元,最少的2部不到1萬元,何談對觀眾産生影響。

  家長找不到適合孩子觀看的兒童電影,適合兒童觀看的優質兒童片沒有觀眾。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尷尬局面?這是因為電影發行放映領域,存在以所謂“市場賣點”篩選影片的思維定式,缺乏從觀眾需求出發開拓市場的服務意識。部分從業者將“賣點”與“流量明星和商業元素”畫等號,把缺乏所謂“賣點”的優質兒童片拒之門外。此外,追逐票房業績和商業賣點的輿論氛圍,也是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原因之一。哪些影片的資訊能夠進入普通觀眾的視野,不單純看電影本身的內容和品質,而更多靠資本的角逐競技。誰的資本雄厚,就能買更多熱搜,就可能被更多人關注;而如果沒有錢投入宣傳,觀眾甚至不知道有這麼一部電影。表面上看是觀眾的選擇決定了影片的市場境遇,其實內裏是社會注意力資源的資本化。

  低幼動畫電影生硬疊加成人元素遭質疑

  與兒童電影的蕭條景象相比,動畫電影市場活躍許多。這其中不乏品質、票房俱佳的精品力作,但也有部分作品因品質不高,所表現內容不利於青少年審美情趣的塑造,而被家長和業界詬病。

  過去國産動畫電影領域有一種説法,認為“低幼化”是當前創作的主要困境。實際上,我們恰恰缺乏按照兒童發育成長的身心特徵準確定位、精心製作的低幼兒童動畫。由於一些創作者對闔家歡電影存在認識誤區,使“成人向”混雜成為一個突出問題:不是沉心創作,巧妙構思,在老少咸宜的題材中激蕩創意,打磨作品品質;而是簡單地在面向低齡兒童的親子動畫中,混雜“成人向”元素,以激發成人觀眾的興趣。比如《悟空奇遇記》中孫悟空身陷中年危機;《小門神》讓天上的神仙也有了職場煩惱;《潛艇總動員·外星寶貝計劃》中出現了激烈的槍戰爆炸戲;《豬豬俠·不可思議的世界》把兒童遊樂場變成反派折磨人的場所,旋轉木馬把人轉得口吐白沫,過山車成了奪命車;《媽媽咪鴨》的主角成了恐婚族,臺詞中還不乏“找個僻靜的地方一起來度蜜月什麼的”“趁他老人家不在,來吧寶貝”等性暗示的話語……這些內容或惡搞經典,或暴力刺激,或低俗無聊,可能給低幼兒童造成童年陰影。

  此外,一些創作者為了照顧家長的觀賞需求,在影片中以搞笑方式融入了很多影射成人社會複雜問題的情節,宣泄成人觀眾在現實生活中的情緒和壓力。這往往超出了兒童的判斷能力,加上存在價值觀模糊混亂的情況,其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令人憂慮。如《潛艇總動員》系列中實習科研潛水艇阿力最初的人物設定意在引導孩子們熱愛科學、探索自然。今年的《外星寶貝計劃》中,阿力卻反轉為厭倦工作、質疑權威的“鬥士”。在海底小鎮的大會上,海豹鎮長嚴肅地講述防禦外星人的事情,阿力不斷插話,“海豹鎮長,你是怎麼知道的”“真的假的”“鎮長忽悠人的本事可比你強多了”。當夥伴提醒他還有好多工作要做時,阿力一聲長嘆“又是工作”,一個“油膩”又“喪”的成人形象呼之欲出。

  創作宣發應更多研究受眾心理

  我國16歲以下人口超過2億,他們既是每個小家庭的期待,也是國家的未來。兒童電影市場的剛需一直存在,而且前景廣闊。但發展兒童電影市場,不能以“掙快錢”、逐利為目標,而應以責任感堅守、護佑兒童健康成長為底線,以關懷之心研究兒童的需求,以科學的理念和方法細化市場,以創新思維拓寬市場增量,讓孩子們擁有屬於他們的美好電影記憶。

  我們首先要在觀念上厘清,檔期並非簡單的時間分期,其根基在於以觀眾為導向的服務意識。檔期的運營理念應包含兩方面:一是製片方為檔期的目標觀眾量身定制高品質電影;二是發行方在影片公映前有針對性地組織宣傳,讓目標觀眾了解影片的放映資訊。尤其是對這些與兒童相關的電影檔期的理解,不能單純從電影産業和票房的角度權衡利弊,而需要考慮電影傳播的社會效果和文化責任。除了科學的檔期運營和有效的影訊傳播,要為優質兒童電影創造更多與兒童觀眾見面的機會,還應從頂層設計出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嘗試平臺發行、聯合發行、單線發行等手段,打造以藝術電影院線、校園電影院線和網路付費點播平臺為特色的綜合放映體系。

  要解決部分面向兒童的電影成人向混雜的問題,關鍵在於提升品質。以往批評者口中所謂動畫電影的“低幼化”問題,實際是在説作品的故事內容低智、製作粗糙、形式單一、思想膚淺。創作者不能為了迎合掏錢買票的家長的成人趣味,就罔顧兒童的身心特徵,在作品中刻意加入成人元素。如此本末倒置,既未能吸引成年人,又傷及兒童權益的根本。那麼面向兒童的電影究竟應該怎麼拍?今年“六一”上映的動畫電影《巧虎大飛船曆險記》或可提供一種思路。該片針對低齡兒童不適應全黑場環境、坐不住等特點,首創半開燈放映的方式,增加與兒童觀眾的互動環節。在觀影過程中,銀幕上的角色不斷向銀幕前的小觀眾發出邀請,帶領他們參與問答、運動、舞蹈等互動遊戲。在內容方面,創作者應對當下社會二胎潮襲來,二寶的出現使很多家庭關注重心發生轉移,從而對長子女心理産生影響的新動向,用生動的故事引導小觀眾正確認識家庭的變化、理解愛的真諦。這些設置得到了家長與兒童觀眾的熱烈反饋。可見,深入研究受眾心理,鼓勵創新,激發創意,提高動畫電影的敘事水準、工藝水準和技術能力,才是動畫産業發展的方向。

  與兒童相關的電影創作、行銷、發行、放映,需要責任感、愛心,也需要科學、專業化的電影運營理念與實踐。相信在廣大電影從業者的重視和努力之下,更多富有創意、符合兒童心理特點的優質電影作品,將走入孩子們的視野,成為他們童年的美好記憶,快樂成長的精神動力。

  (作者:李春,係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