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國三朝都城考古取得新進展 確認王宮所在地
中新網長沙4月8日電 (鄧霞 張翼)孟加拉國三朝都城——毗訶羅普爾古城考古再次取得新進展。記者8日從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中孟聯合考古隊最新一輪考古工作探明瞭古城範圍、城內文化遺存分佈等情況,並確認了當時王宮的所在地。這為毗訶羅普爾古城建設考古遺址公園和申報世界文化遺産帶來利好。
毗訶羅普爾古城位於孟加拉國達卡專區蒙希甘傑縣,發現于2010年。據考證,該地區在9至12世紀是孟加拉國旃陀羅、跋摩、犀那三個王朝的都城,同時也是孟加拉國高僧阿底峽的出生地。阿底峽尊者在西藏創立的噶丹派佛教影響深遠。
2014年以來,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孟加拉國歐提亞·歐耐斯恩考古研究中心組成中孟聯合考古隊,對毗訶羅普爾古城進行了四次大規模的考古發掘,發掘面積達6000多平方米。
中孟聯合考古隊發掘領隊、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柴煥波介紹,毗訶羅普爾古城目前包括東、西兩個遺址,分別為拉庫羅普爾遺址和納提什瓦遺址,兩者核心區相距約2公里。中孟聯合發掘的納提什瓦遺址是一處佛教寺院遺址,第一期遺址是一組龐大的塔院和僧院的綜合體,年代約在西元780年至950年;第二期遺址主要為“十字形”中心神殿及八邊形佛塔等附屬建築,是孟加拉國金剛乘建築的典型範例,年代約在西元950年至1223年。
最新一輪考古工作是從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中孟考古隊開展了系統性的城址考古調查。經初步認定,毗訶羅普爾古城的四面邊界由拖萊索裏河、莫喀第人工運河等河流和人工運河構成,南北長約8公里,東西寬約5至6公里,城址面積約40多平方公里。城址中部偏北的巴爾巴來遺址應是當時王宮的所在地,城址年代下限應在13世紀之初。
此次調查共確認或發現遺址13處。考古人員通過對拉庫羅普爾、巴爾巴來、八思帕拉等地的試掘,都顯示有過兩次大的建築及築填行為,與納提什瓦遺址的地層邏輯基本一致。
“毗訶羅普爾古城已具備了建設考古遺址公園和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的條件。”柴煥波表示,具體體現在:毗訶羅普爾古城過去只存在於文獻之中,現在通過考古得以證實;深埋于地下的遺跡本身體現了宗教建築的變遷,具有佛教文明的普遍價值;因阿底峽的聯繫,古城在中孟文化交流中有著重要地位。(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