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裏的廣東
課本裏的廣東
【課本裏的中國】
她從“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中迤邐而來,她有陳寅恪眼中“嶺樹高樓影動搖,天風吹海海初潮”的美麗風姿,她有陳獨秀筆下“曾記盈盈秋水闊,好花開滿荔枝灣”的娟麗秀氣,也有“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跡般地聚起座座金山”的磅薄氣勢,在“春天的故事”中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她就是廣東。
廣東的風景別有洞天,廣東的歷史波瀾壯闊。翻開語文課本,映入眼簾的是居嶺南四大名山之首的鼎湖山。
“江輪夾著細雨,送我到肇慶。冒雨遊了一遭七星岩,走得匆匆,看得濛濛。趕到鼎湖山時,已近黃昏……白日裏渾然一片的泉鳴,此時卻能分出許多層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叢中淌過的小溪;那清脆如彈撥者,是石縫間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轟響者,應為萬道細流匯于空谷;那雄渾如銅管齊鳴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飛瀑落下深潭。”(《鼎湖山聽泉》,蘇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
鼎湖山位於廣東省肇慶市東北部,是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最高峰。生意盎然,朝氣蓬勃,鼎湖山的每根血管、每個神經都流動著美的韻味,山中清泉或輕或緩,或高或低,匯聚成一支支交響樂,在耳邊奏響,令人回味無窮,浮想聯翩,心馳神往。置身其中,仿佛心裏得到凈化,心中了然無塵。
即使是在中國尚處於動蕩的年代中,巴金筆下的廣東,也是遠離戰火的一方樂土,一派祥和寧靜。
“這美麗的南國的樹。船在樹下泊了片刻。岸上很濕,我們沒有上去。朋友説這裡是‘鳥的天堂’,有許多鳥在這樹上做巢,農民不許人去捉它們……我們把手一拍,便看見一隻大鳥飛了起來。接著又看見第二隻,第三隻。我們繼續拍掌,樹上就變得熱鬧了,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鳥的天堂》,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
鳥兒嬉戲歡騰,榕樹肆意生長,南國的初夏水鄉是夕照、青山、塔影、波光、田疇和朝暾,是一曲寧靜而又生機勃勃的田園牧歌。
除了青山綠水,廣東也接受來自大海的饋贈,陽光、帆船,鹹鹹的海風夾雜著一朵朵浪花撲面而來,那是人們對於大海的神秘嚮往。
“我的家鄉在廣東,是一座海濱小城。人們走到街道盡頭,就可以看見浩瀚的大海……早晨,機帆船、軍艦、海鷗、雲朵,都被朝陽鍍上了一層金黃色。帆船上的漁民,軍艦上的戰士,他們的臉和胳臂上也鍍上了一層金黃色。”(《海濱小城》,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
春日的廣東,是載著南國初春的氣息和群眾美好嚮往的一朵朵鮮花;夏時的廣東,是河網縱橫交錯,花香百里荷塘的番禺水鄉,綠荷紅蓮,映襯著採蓮女們的青春臉龐;秋日的廣東,是藝人手中一盞盞美輪美奐的中秋花燈;冬日裏,在茶樓裏點上一桌豐盛的早茶,全家老小圍坐一起,共用天倫之樂。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説起廣東豐富的物産,人們就會想起蘇東坡的千古名句。廣東荔枝栽培種植歷史悠久,優越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孕育了品質優良的荔枝,“中國荔枝第一産區”的美譽當之無愧。
“成熟的荔枝,大多數是深紅色或紫色。長在樹頭,當然看不清它殼面的構造,只有紅色映入眼簾,因而説它是‘絳囊’、‘紅星’、‘珊瑚珠’……據記載,南越王尉陀曾向漢高祖進貢荔枝,足見當時廣東已有荔枝。它的栽培歷史,就從那個時候算起,也已在2000年以上。”(《南州六月荔枝丹》,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
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都為荔枝所“折腰”。荔枝是白居易《荔枝圖序》裏的“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當唐代驛官背負著荔枝到來之時,長安的城門依次打開,詩人杜牧形象地描繪了楊貴妃迎接來自千里之外的珍饈的情形:“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情如荔蜜甜,心比荔枝果核更細緻,荔枝花開香萬里,荔枝,聽我來為荔枝唱頌詞。賣荔枝!”粵劇宗師紅線女用獨具廣東特色的粵劇表演藝術,將《荔枝頌》深情地唱出,真可謂甜蜜脆生。廣東人對荔枝那份自豪與讚賞,盡在這一腔一板之中。
翻閱廣東,不僅有嶺南地區獨特的風景與物産,更有反抗侵略、改革奮進的波瀾壯闊的歷史。
“隨著林則徐一聲令下,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開始了。只見一群群光著脊梁、赤著雙腳的民工,先向灌了水的銷煙池裏撒下鹽巴,再把收繳來的鴉片拋入池內,然後又把一擔擔生石灰倒下去。頓時,銷煙池裏像開了鍋一樣,‘咕嘟咕嘟’直冒泡,散發出股股難聞的氣味。”(《虎門銷煙》,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
銷煙持續23天,200多萬斤鴉片隨潮水捲進了咆哮的大海中。這一偉大壯舉,向全世界表明中國人民不可欺侮!虎門銷煙仍未消散,潮水靜靜拍打著岸邊,似言往日滾滾煙塵。
“然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並壽。”(《黃花崗烈士事略》序,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
“槍聲驚破五羊城,英雄無懼揮寶劍。”1911年4月27日下午,革命家黃興連開三槍,黃花崗起義爆發!“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革命烈士林覺民在起義的前夕寫下《與妻書》,對愛妻的真情、無所畏懼的革命者的氣度風範和精神,至今依然令人動容,催人淚下。
歷史的車輪,並沒有湮滅虎門銷煙和黃花崗起義的精氣神。大潮起珠江,春風綠南粵。改革先行者們以“敢為天下先”的勇氣擔當、革命精神,推動廣東成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40年來,廣東務實進取,開創了很多全國第一,創造了令人矚目的“廣東奇跡”。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廣東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抒寫新時代的光輝篇章。
(本報記者 吳春燕 本報通訊員 黃舟)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