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樂“亮聲”上海交響樂團新春音樂會
中新網上海2月2日電 (王笈)上海交響樂團1日晚在其音樂總監余隆的揮棒下,以趙季平《絲路音樂瞬間》三首音樂會小品、二胡與樂隊器樂小品《蘆葦蕩》等曲目,為滬上觀眾帶來了一場充滿中國年味兒的新春音樂會。這也是上海交響樂團首次將民族聲樂搬上新春音樂會的舞臺。
當晚音樂會的曲目安排,將“中國味道”展現得淋漓盡致。《絲路音樂瞬間》融入中國傳統地方戲曲音樂中的碗碗腔、信天遊、秦腔等民間曲調,展現了別樣的絲路風情;《山丹丹開花紅艷艷》《蘆葦蕩》《挂紅燈》將民族樂器嗩吶、二胡、竹笛與西洋管弦樂隊相合,意蘊綿長;著名歌唱家雷佳唱響了《再別康橋》《運河謠》兩首中國經典歌劇選段,運用其極富張力的行腔,展示出了民族聲樂的瑰麗。
音樂會還上演了趙季平的交響組曲《喬家大院》。該作原是為電視劇《喬家大院》所作的配樂,後經作曲家本人整理編寫,成為了六樂章交響組曲。《喬家大院》強烈的民族風格和濃郁的山西韻味,將現場觀眾帶至廣袤的陜甘大地,于磅薄大氣的管弦樂聲中細辨二胡、晉胡、二股弦等民族聲音,體味獨特的東方美學意境。
上海交響樂團團長周平表示,“打響新春音樂會這個品牌,是打響上海文化品牌的重要舉措,用西方熟悉的形式講述中國傳統文化的故事,是用來擴大中國文化影響力非常好的途徑和方式。”
事實上,不只在中國,全球各地都正進入“春節時間”。近年來,無論是“中國年”還是透露著濃濃中國風的新春音樂會,在世界範圍內都頗為流行。
余隆感慨,“我們通過新春音樂會帶去了大量的中國作品,包括京劇、京劇和交響樂的合作、中國現代作曲家的作品,這都是我們對於中國音樂人才和音樂作品向全世界的推薦。音樂是一種無詞的語言,無論是中國音樂家演出世界的音樂,還是西方樂團演奏中國作品,都是一種交流和溝通,這在當今世界消除彼此間的誤解尤為重要。”(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