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關中地區首次發現仰韶晚期環壕聚落
中新社西安1月8日電 (記者 阿琳娜 田進)陜西省考古研究院8日透露,考古人員對西安馬騰空遺址部分區域進行搶救性發掘,首次發現關中地區仰韶晚期環壕聚落。馬騰空遺址文化層堆積可分六層,從仰韶文化晚期開始,經東周延續到隋唐及以後明清等不同時期。
考古人員在遺址區北部發現了一段殘存的仰韶晚期聚落環壕,環壕以內發現有同時期房址、灰坑、陶窯、墓葬。房址均為半地穴式。房址周圍發現34座仰韶晚期墓葬,墓主仰身直肢葬,無葬具與陶器隨葬,只有少量隨葬石器與骨簪、骨笄、陶環等。仰韶晚期墓地與居址的發現,對研究同時期聚落佈局、葬俗、人種、人群等級分化提供了新材料。
“東周文化層是本遺址堆積最厚、遺存最豐富的地層,居址早期與墓地南北分開。”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王志友表示,居址區發現有房址、半地穴房址、窖藏坑、甕棺等遺跡。半地穴房址是該遺址最具特點建築形式。墓地位於居址北部,清理的270余座東周時期秦墓,葬式、隨葬品與關中西部秦墓基本相同。
王志友介紹,遺址東周時期文化層的開始形成應與春秋中期秦武公設立杜縣密切相關,為秦文化東進提供了考古資料。東周時期的墓地與居址的發掘,是關中地區秦人聚落最為全面的一次發掘,發現較密集、成排分佈的半地穴式房址,對研究東周時期縣邑之外的更低等級聚落的佈局與變遷、建築形式提供了新的資料。
此外,在遺址發掘區東北部一座房址內,清理出鼎、浴缶、盆三件戰國楚式青銅器窖藏,它的形成原因或與秦的滅亡有關。在關中中東部地區的秦人遺址內,首次發現戰國晚期至秦代具有楚式風格青銅器的窖藏,反映了戰國晚期以來秦、楚文化的密切交流。
“唐代文化層發現大型建築墻基、鴟吻與瓦當等建築材料、多聯灶與卵石道路遺存,灰坑內出土的一件放于陶罐內的陶佛像頭,表明此處在唐代可能是唐長安城周邊眾多的佛寺之一。”王志友介紹,唐代較大型建築基址以及與佛教有關遺物的發現,對於隋唐時期唐長安城外東南郊寺院的分佈提供了新資料。(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