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漢民:文化復興,書院大有可為
11月24日,由中央網信辦網路新聞資訊傳播局指導,光明網、湖南大學承辦的“文脈頌中華 書院@家國”網路傳播活動在湖南長沙岳麓書院正式啟動。在“復興傳統文化的影響力——書院何以‘以文化人’”名家講壇上,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樓宇烈、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顏炳罡、湖南大學岳麓書院國學研究院院長朱漢民先後發表演講。現摘其中精彩觀點,以饗讀者。
朱漢民:文化復興,書院大有可為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代書院,體現出中華文化的獨特模式和人文價值,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中華文化,很早就表現出對人文精神的主動追求。儒家教育重視社會群體,也強調個人發展。“四書五經”等諸多文學經典,都是在教人如何成為君子、聖賢。通過把人文轉化為每個人的內在自覺,來建立一種和諧的秩序。宋代興起的書院,繼承和發揚了中國悠久的教育傳統,例如百家爭鳴、魏晉玄談、精舍研經、隋唐禪修等。
由唐入宋,不僅是朝代更替,也代表著思想文化的轉型。值得一提的是,宋代的文化復興和新儒學的建構,均與書院密切相關。書院,成為復興先秦人文精神的學術大本營和高等學府。從形式上看,它是以書為中心的教育機構;從本質上講,它已成為儒家士人實現文化理想、教育理想的典範。到了明代,書院又和心學結合起來。例如,悟道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講學。他們希望,通過書院來實現文化創新、人才培養的目標。
時至今日,我們應當如何理解書院的文化意義?中國各個社會階層,為何這般推崇書院?事實上,書院的歷史文化遺産價值,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制度,一是精神。書院的制度和精神,承載著中華人文教育的傳統。中華文化復興,需要機構和載體。在這方面,書院大有可為。書院復興,是中華文化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
那麼,今天如何復興書院?我們應秉持開放的態度,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引導地方政府、公益組織、社會團體、社區群眾等力量廣泛參與,把書院打造成地域文化、社區文化、鄉村文化的教育基地。無論是傳統書院還是新興書院,都應納入文化建設。除此,還有高等教育體系的書院。這類書院,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作為大學系科的學院。通過國學院、儒學院、經學院等一些書院性質的學院,來培養專業人才,承擔文化使命。二是成“人”教育。現代大學,怎樣更好地承擔教書育人的職能?希望繼承書院傳統,把人格教育、君子教育等納入教育系統。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