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石一楓與其筆下的“城市新人物”
中新網北京10月23日電(記者 高凱)“石一楓告訴我們,在文學寫作中沒有小人物,他把每個小人物都當大人物寫,精心的去尊重他們的命運邏輯,寫他們的個性。”著名文學評論家白燁在近日的一場研討會仲這樣評價石一楓作品中的人物。
出生於1979年的石一楓係近年來中國文壇涌現出的頗具實力的青年作家之一,2016年他的《世間已無陳金芳》獲得“首屆海峽兩岸新銳作家好書評選”十部作品之一。2018年8月,石一楓的《世間已無陳金芳》獲第七屆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説獎。
石一楓的京味小説不僅飽含民俗意味,更演變成城市人的心態。同時,石一楓持有古典小説的觀念,以塑造人物為寫作的第一要義。他尊崇魯迅、老舍一代人開啟的新文學傳統,篤信文學對社會的介入和影響,在小説中他塑造了陳金芳、苗秀華、大姨媽等一批具有鮮明性格的“城市新人物”。
由北京出版集團旗下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十月》雜誌社聯合舉辦的石一楓“城市新人物”創作研討會日前在北京召開。
北京出版集團總經理曲仲表示,“近年來,70後作家群體已經崛起,成為當代文壇的中堅力量。他們以獨特的觀察視角,關照當代現實生活,直面新時代的文學和審美呼喚。石一楓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
曲仲認為,作為從小在京城長大的作家,石一楓標識出北京當代文學的深度,在他的小説文體當中京味小説不再僅僅包含民俗意味,而演變成城市人心態的寫作,同時石一楓抱持古典的小説觀念,以塑造人物為寫作的第一要義,他尊崇魯迅、老舍一代人開啟的新文學傳統,篤信文學對社會的介入和影響,在小説中他塑造了陳金芳、苗秀華、大姨媽等一批具有鮮明性格的城市新人物。
對石一楓作品研究頗多的白燁指出,石一楓筆下的人物在選取描寫上頗具特點,他的作品可以説全是小人物,也可以説沒有小人物。
白燁稱,石一楓作品中給人印象很深的是小字號的人物,他們是普通人,平凡的人。但是他在寫作的時候認真對待每一個人物,他的作品裏面每個人物看起來都是有自己的獨特形象,有自己鮮明的個性,甚至在家庭以及社會各種矛盾衝突中保持自己的追求和理想。
“但是這些人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在盡其所能向前走克服困難,所以他的人物都有一根筋的特徵,尤其這幾個主要人物,比如像陳金芳,為了比別人活的更好這個理想不斷的追求。”白燁説。
中國社科院民族文學研究員劉大先指出,石一楓始終有一種要講完整故事的特點,他的作品中,自始至終要給人物一個結局,給故事一個交代。對此他表示,“我理解他這種做法實際上是試圖在碎片化的時代強行的總體性的解決方案,他試圖用故事這種方式,我們知道故事一定是對現實的化約或者簡化,我們用典型化也好,或者用抽象化也好,用故事的方式對這個世界進行把握。這個有好處,這個好處就是,它使我們能夠完整的探討社會問題或者某個主題。”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員張慧瑜認為,石一楓在創作中有某種嘗試要突破純文學的限制,讓他試圖能夠抵達比如像《平凡的世界》這樣的對一般非文學圈的讀者的吸引,他有意識的用很多比較通俗文學和類型文學的手法來寫,這是他和一些70後作家不一樣的,他非常注重故事性、敘事性,非常注重閱讀的快感。
文學評論家李雲雷直言石一楓是一個真正屬於新時代的作家,他的幾部作品都在寫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歷程,“他用跟我們以前歷史敘述不一樣的視點在寫,比如他用陳金芳的視點來寫,用安小男的視點來寫,用北京大媽的視點來寫,這些確實呈現立體的他對這個時代的理解,有很多被歷史忽略的細節,一楓能夠抓到這樣一些細節,抓到這樣一些在歷史大的進程之中一些小人物,並且小人物跟大時代之間産生一些關聯,這是一楓的眼光特別獨到的地方。”(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