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上海國際藝術節20年:一代代青年藝術家在這裡啟航

2018年10月22日 13:21:00來源:新民晚報

  20年來,一代又一代青年藝術家在這裡“啟航”

  20年前,25歲的田沁鑫帶著她略顯稚拙卻才華橫溢的《生死場》登上首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舞臺,自此揚名天下;去年,25歲的龔天鵬創作了首部交響合唱作品《啟航》,被第19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大膽啟用為開幕演出,讓世界讀懂了中國故事;今年,金承志帶著年輕的彩虹合唱團,奉上全新的森林版《白馬村遊記》,他説:“青年藝術家的夢想,若無外部力量支援,很難去很好地實現。感謝上海有這樣一個藝術節,拆掉‘門檻’,讓年輕的夢想得以登臺,讓普通老百姓得以零距離貼近高雅藝術。”

  時值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20週年之際,昨日,一場名為“20·40 大家·回家”的特別活動在浦江之畔的東岸·民生藝術碼頭舉行。田沁鑫、秦海璐、楊麗萍、葉錦添、趙明、湯沐海、龔天鵬、沈偉、譚盾、尚長榮、魏海敏、陶虹、奚美娟、焦晃等眾多藝術家紛紛“回家”,回到陪伴、扶持他們成長的藝術平臺,與大家分享了他們和藝術節的不解之緣,回望20年來的初心與感懷。

  20年,一代又一代青年藝術家在此“啟航”

  1999年,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首次舉辦,創建了中國與世界優秀藝術文化交流的平臺,一路走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堅持“藝術的盛會,人民大眾的節日”的辦節宗旨,堅持走品牌發展之路,逐漸成為匯聚世界一流演藝資源、演藝人才的藝術“大碼頭”,同時也成為推廣中國優秀文化,激活國內藝術原創力的創新“源頭”。在這個過程中,眾多藝術家與藝術節共成長,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藝術家從這裡“啟航”。

  20年前,25歲的田沁鑫帶著她略顯稚拙卻才華橫溢的《生死場》登上首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舞臺。那時的她,有著一份同劇中蕭紅一般的稚拙和對藝術的執著;那時的藝術節,猶如稚嫩的花蕾綴著夢想的露珠,含苞待放。20年裏,田沁鑫在這方舞臺留下了《狂飆》、《紅玫瑰與白玫瑰》、《青蛇》、《北京法源寺》等擲地有聲的作品;而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也不斷汲取著藝術的養分,茁壯成長,綻放出萬千姿態,吐露芬芳。

  昨日,儼然已是中國戲劇界舉足輕重的藝術家的田沁鑫,作為晚會總導演再登這方舞臺,為20歲的藝術節獻上祝福。她説:“是藝術節見證著我從沒有名氣的青年導演,一路成長到今天。不論是歷史題材還是經典改編,甚至是嘗試新的技術手段,我的每部重要作品都會來上海。肩負著中國戲劇人的責任與使命,我希望能在藝術節這個平臺,繼續講好中國故事,做好中國表達,並將中國聲音傳播到世界各地。”

  和田沁鑫一樣得益於藝術節扶持的還有龔天鵬,他的首部交響合唱作品《啟航》,去年為第19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啟幕,這對一個年輕作曲家而言絕對是一份殊榮。在這份鼓舞下,他創作的激情猶如源源不斷泉水,而對傳統文化深沉的愛,也讓他的筆下流淌出一部有一部如同《京劇幻想》的好作品。年輕的他説:“我要用國際化的交響語言道出國粹之美,通過藝術節的平臺將他們奏響世界。”

  20年,懷抱初心打造閃閃發光的藝術之城

  20年,是藝術節的一個里程碑。更是改革開放40年以來,時代背景下,上海、乃至全國藝術文化發展歷程的一個重要節點。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是藝術家們的“家”,是所有熱愛藝術的人的“家”。此次活動,正是從這個辦節“初心”出發,對藝術節20年來的不凡歷程與“藝術成果”的進行回望,承載著厚重的藝術積澱。此次通過匯聚全球演藝資源、集聚全國優秀文藝工作者共同創造的一台特別活動的方式展現藝術節引領創新、面向未來的平臺特徵。

  藝術節20年間,跨越了時間的長河,播撒了無數藝術的種子。音樂劇《猶太人在上海》被第18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選為開幕大戲,這是民營院團作品首度承擔藝術節開幕重任。導演徐俊感慨:“上海的藝術節秉承著上海這座城市開放包容的態度和精神,故而總是朝氣蓬勃,充滿著青春活力,不斷吸納著全球各類藝術精品,充分體現了一個國際藝術節所有的開放性、公正性和藝術性。”

  現已簽約為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駐節指揮的湯沐海回顧自己的藝術路,正是得到指揮大師卡拉揚毫無保留的指導,才有了今時今日的成就。他自願擔當“藝術節扶青計劃”的導師,並在藝術節期間開設大師班課程。

  曾與張軍合作共同打造實景園林崑曲《牡丹亭》、又接受委約計劃創作《九歌·合唱協奏曲》的音樂家譚盾説:“藝術家的使命就是創造,每部作品都是挑戰,藝術節給予了這樣一個創造、挑戰的平臺,對我來説,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就像家一樣,溫暖又給予我力量。她也如同一條藝術紐帶,把上海和全世界最美好的城市連綴在一起,讓整座城市都發光。”

  20歲的藝術節,正如昨晚開場時那首情景音詩《大家回家》所唱:“在上海,藝術與城市的相遇,是自然而然的;藝術與時代的相遇,是渾然天成的。這座城市的氣質屬於藝術的,或者説,藝術是屬於這座城市的,因為這裡是藝術的‘家’。”(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