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峰會與對外話語體系傳播
李寧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科研部研究員
近日,中國成功舉辦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擴員後的首次峰會,上合組織11個成員國如今囊括了31億人口,GDP總和超過16萬億美元,成為世界上幅員最廣,覆蓋人口最多的“國際朋友圈”。
伴隨著上合組織的不斷“擴容”,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也與日俱增,中華文化作為擁有幾千年曆史且從未中斷過的文化體系,在世界文化中始終佔有重要的地位。但由於種種原因,在國際輿論場中,“西強我弱”的格局還沒有根本改變,“有理説不出,説了傳不開,傳開叫不響”的問題依然存在,讓大量國外受眾對中國缺乏全面了解。而在新的傳播條件和傳播格局的影響下,經過不斷努力,國際輿論的天平正在向中國傾斜,上合組織青島峰會的成功舉辦,再次讓承載著中華文明的中國話語體系為世人所認知。
在構建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下,不斷加強中華文化同世界各國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以文化融合化解文化衝突,增進世界各國人民對中國的理解、認同和支援,用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的理論成果和話語表達方式來推進中國道路的世界認同,是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不斷發揮作用的重要方式。
本次峰會提出的一系列理念,無不閃耀著中華文化的智慧,既體現了現代中國對傳統文化的價值認可和價值追求,也體現了中華文化積極融入世界的強烈自信。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如果不顧社會制度、文化背景和意識形態的不同,而採取單一的中國式話語體系的表達方式,必然會適得其反,因此,根據國內外話語體系存在的差異,使用國外受眾習慣的話語體系,表達方式,來表達讓國際社會易於接受的中國理念,中國聲音,講述中國故事,找準文化認同點,是實現跨文化傳播的必要途徑。在這方面,做的越到位,我們的文化影響就會越大,話語體系的傳播範圍就會越廣,我們的朋友就會越多。從本質上講,中華文化同世界文化是相通的,它不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如果表達範式對頭,完全可以在世界範圍內傳播並彰顯其生命力。在“上海精神”的引領下,上合組織成員國能夠共同協商,共謀發展,一起解決面臨的共同難題,就很好地説明瞭這一點。
展望未來,中國話語體系的對外傳播仍然任重道遠且十分重要,因為它穿越語言、文化和風俗的障礙,溝通不同地域,不同文明,面向全世界去講述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真正做到用中國話語闡釋中國,闡釋世界,引導世界各國客觀、理性地認識中國。因此,需要不斷增強中國話語體系的影響力和感召力,讓中國故事在對外傳播的道路上,更加及時、更加有效、更加生動,展示出良好的中國形象,把“中國夢”推向世界。(責任編輯 蔣新宇)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