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北京考古新發現:漢代至明清墓葬338座

2018年04月20日 08:56: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4月19日電 (記者 于立霄)北京市文物局19日發佈消息稱,北京市通州區潞城鎮在棚戶區改造工程中,考古人員發現多座漢代至明清墓葬,目前已完成考古勘探32萬平方米,探明各類古代遺跡370處,其中漢代至明清墓葬338座,漢代窯址32座。

  據文物專家介紹,通州區潞城鎮棚戶區改造土地開發項目D區D-04地塊位於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區域的北部,該項目用地面積約63萬平方米,距離2016年新發現的路縣故城遺址約850米。

  截至4月18日,考古人員已在該區域發掘清理完成兒童甕棺葬2座,漢代墓葬54座,唐代墓葬7座,明清時期墓葬2座,漢代窯址13座,出土陶、瓷、銅、玉石器等各類文物300余件(套)。

  從出土的器物來看,漢代墓葬以陶制明器為主,種類多樣,主要為罐、灶、俑、倉、盒、奩等。有的墓葬出土漢代銅鏡、銅帶鉤,有的墓葬中出土玉環。唐代墓葬及明清墓葬出土文物的主要為陶器、瓷器、銅錢、銅帶扣等。

  在發掘完成的窯址中,一座漢代馬蹄形窯址尤為獨特。考古人員在窯室清理過程中發現,窯床有大量燒制完成並擺放整齊的青磚,上下兩層交叉擺放。為了更好地燒制,每塊青磚間都有一定空隙。青磚的規格與窯址周邊多座漢代墓葬用磚規格一致。因此,可以初步推斷,該座窯址應為周邊修建墓葬提供用磚的燒磚陶窯。

  半倒焰式馬蹄形窯址是北京地區漢代燒磚用的常見窯址形制,這類窯址的窯門一般高度較低,不大適合人的進出,裝窯和取出産品似乎另有地方,極有可能就在窯室頂部,在裝坯和取出成品時只需將頂部打開,用泥封頂非常簡便。

  據考古人員介紹,北京地區發現漢代窯址數量較多,但在窯址內發現大量燒制完成且擺放整齊的青磚較為少見。該座窯址的發現,可直觀展現漢代時期磚窯的形制、燒制手法及燒磚用途,證明了漢代磚室墓葬與窯址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繫,也為通州漢代路縣故城遺址的相關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實物資料。(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